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职业教育 > 职教新闻
上海全面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水平
2002-10-09    记者 沈祖芸

字体大小:

    面临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才竞争更加激烈、人力资源开发渐趋紧迫的严峻挑战,上海市委、市政府日前作出决策:全面提升上海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以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推动职业教育再上新台阶。

  多年来,上海职业教育取得的成就得益于始终与经济发展相携手,不断调整和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布局结构和专业设置,培养了大量多层次高素质的劳动者。据统计,过去10年全市新增户籍劳动力总数中,60%以上是由职业院校输送的。职业教育成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上海市战略重心的转移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上海职业教育提出“调整、巩固、提高”的发展方略,主动调整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使职业教育由外延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一方面,通过几年努力,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数由500多所调整至200多所,而校均规模从200多人增加到1200多人。另一方面,从宏观政策上引导学校调整专业设置,在布局结构中优先发展第三产业类专业,在重点专业建设评审中支持社会急需专业,使中职学校的专业结构不断优化。在此基础上,上海按照“多渠道、多规格、多模式发展高职教育,重点深化教学改革”的“三多一改”方针,高职教育被纳入上海“人才高地”构筑规划之中,高职学院蓬勃兴起。

  作为职业教育在发展中调整的又一个重要举措,上海从1998年起建设10所现代化标志性中职学校,2000年年底全部竣工。这10所学校采取新的运作机制,改变了以往“中等职业学校是二、三流学校”的观念,使有限的财政性教育投入发挥更大的效益,强化了名校品牌的辐射效应,得到了企业和人民群众的极大欢迎。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薛喜民告诉记者,上海已经确立了职业教育五大发展重点:

  ——以优质化更好地为社会经济服务。全市将形成由10所现代化标志性中等职业学校、30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60所优质学校构成的中等职业教育新格局;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和强化职业培训,着手1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工程,培养大批适应新时代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和知识工人。

  ——以国际化提高实用型人才的竞争力。要在现有中外合作办学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职业院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借鉴国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经验,引进国际通用的职业资格证书,为改革上海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和培养标准化人才开辟广阔的道路,增强人才的竞争力和适应性。

  ——以信息化带动职业教育的现代化。要以信息化作为上海职业教育发展和创新的抓手,增强教师现代化教育教学理念;加快普及电子阅览室和多媒体教室,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推进全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现代信息技术平台“职成教在线”的建设。

  ——以市场化推进办学体制多元化。要大力推进办学机制转换,引导社会各方面支持和参与职业教育,鼓励和支持行业、企业加强职工技术培训;进一步下放办学权,鼓励学校依法面向市场自主办学,搞活办学机制,形成政府宏观管理为主、多方投资办学的新格局。

  ——以法制化推动职业教育的规范化。加快出台上海实施《职业教育法》的新办法,进一步完善地方职业教育法规体系,确保有法可依,依法办学,健康发展。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发展职业教育是“科教兴省”战略之举
· “还我职中”——高碑店市削弱职业教育的调查
· 浙江职业教育持续发展
· 河南:青年助学行动 改变青年命运
· 我国中小企业职教力度将加强
· 职成教育资源建设重大进展:中国职成网开通
· 福建试办软件高职专业
· 职业教育“冷”思考
· 职业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力度将加大
· 重庆推出8条举措落实全国职教会精神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