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科技、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联合创建的电气智能实验教学公共平台,开始在全国正式示范推广。这种以地方(科技局)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依托,职业(技工)学校参与联手创建技工培训的做法,为国家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培养高级技工提供了新模式。
据悉,我国目前在制造业和信息产业领域高级技工缺口达100多万人,亟待培训的有200多万人。造成此类人才缺乏的主要原因是职业类院校缺乏深入生产一线的工作界面,导致教学与实践严重脱节。为此,从2002年起,由科技部研究中心等部门发起,科技、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联合创建电气智能实验教学公共平台,共同支持职业类学校培养培训高级技能人才,联合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在全国范围推广。该平台由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建设培育两部分组成,核心内容是电气智能实验教学系统,即针对各类职业类学校的电工、电子、机电、自动化等专业的学生和相关人员在职培训与学习而开发的教学设备。该系统实验内容包括基础实验与操作的训练,电工、电子模拟与仿真等培训以及工厂自动化控制系统仿真等,能以资源共享的形式,实现电工、电子、机电一体化系列教学,最大限度地将各专业的培训项目结合在一起,较好地实现了与工厂生产实践的接轨,只需经过半年培训,就能达到传统师傅带徒弟三年出师的效果。
电气智能实验教学公共平台的创建,还为企业职工岗前、岗位培训,提高工艺流程和产品质量,改变劳动者的生产、劳动状态,解决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技能培训,提供了先进的训练模式和现代化的设备。目前,山东、辽宁、贵州等9个省市的17所职业技术学院已建立了平台,共培训8000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