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职业教育 > 职教新闻
专家谈拓展高职高专生就业瓶颈
2003-09-11    记者 杨桂青

字体大小:

    据教育部统计,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低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就业率。近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联合启动了“2003年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6月至9月间,数万名高职毕业生参加了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未就业毕业生正在陆续落实工作,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在不断提高。就如何拓展高职高专生就业瓶颈的问题,我们专访了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葛道凯博士、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长余祖光研究员。

  记者:高职高专教育主要培养面向实际应用的操作技能型人才。教育部已经明确提出,高职高专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鼓励“定单培养”,走产学结合的路子。实际上,高职高专教育和社会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您认为,如何弥补这种差距?

  葛道凯:从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模式,以及高职高专和社会的衔接上看,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人才和社会需求的确存在一定差距。要弥补这种差距,高职高专院校在定位上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高职高专院校要恰当地定位学校在社会发展中的位置。近年来,高职高专教育得到了很大发展,仅过去的5年内,新增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学院就达459所,到去年底全国共有高职高专院校1374所,绝大部分地市级政府所在地都有一所或一所以上职业技术学校,从布局上已经基本实现了院校设置和当地经济的结合。每一所高职高专院校要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首先就要服务于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样才能为毕业生开拓广阔的求职之路。

  第二,高职高专院校要找准自己在教育体系中的定位。整个教育体系中每一种类型、每一个层次的学校都有自己的主要任务,同层次同类型的学校因办学历史、办学条件、师资、生源等的差异也应各自形成自身的优势,不能盲目攀比。盲目攀比在一定程度上等于放弃自己现有的优势,拿自己的弱势和别人的优势比,这样的学校是没有战略眼光的。美国凤凰城大学的发展就是一个因定位恰当而能健康发展的好例子,它的办学理念是坚持以适应社会发展为办学目标,所以吸引了大量学生就读,成为美国高校中实现快速发展的一个成功范例。在院校定位方面,地方政府要支持和帮助高职高专院校,帮助它找到一条既切合当地经济发展,又切合学校办学实际的路子。

  第三,高职高专院校要根据以就业为导向这个原则,重新审视和规划自身的专业设置和每个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要加快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制度等的改革进程。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只停留在一般的口号上,而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人才培养活动。要做好这一点,需要广大教职员工切实地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做出巨大努力。

  记者:从今年的高考招生情况看,有些高职高专院校的招生比某些本科院校的招生更“火爆”,很多家长宁愿让自己的孩子报考一所就业率很高的高职高专院校,也不愿意去报考一所就业率偏低的本科院校。这些招生“火爆”的高职高专院校是怎样实现高就业率的?

  葛道凯:去年我们对几十所高职高专院校的调查表明,有相当一部分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0%以上。而且,有的学校的高职高专生在毕业前一年就已经被用人单位“抢购一空”。有一所院校的机械专业有本科毕业生,也有高职毕业生,在招聘过程中高职毕业生更受企业垂青。分析这些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有几个共同特点:一是学校和专业定位准确、实在,不盲目攀高;二是把以就业为导向切实落实到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之中,在不同程度上都体现出“定单培养”的特点;三是与社会用人单位有着十分密切、有效的合作关系,对社会需求有较深刻的理解。

  记者:您认为高职高专院校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就业导向?

  葛道凯:要实现以就业为导向,每所学校,每所学校的每个专业,都要形成特色,体现水平,提高质量。

  首先,高职高专办学要走校企结合的路,这无疑是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要在校企结合的路上一路走好,就要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资源的作用。学校的优势是教育,拥有一大批懂得教育规律的专家和教师,拥有大量“双师”型教师。学校的弱点是和实践离得较远,没有充足的培养实践动手能力所需的物质条件。只要实现学校和企业的优势互补,抵消缺陷,培养出的人才就能更加适合社会的发展。

  其次,大力推进“双证书”制度。高职高专院校在做好学历教育的同时,要为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创造条件。只要学生有愿望和要求,学校应该为学生取得一张甚至多张职业资格证书提供机会和可能。为此,根据国务院要求,教育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联合组织实施了今年的高职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已取得明显成效。

  再次,学校要拓宽职能。一般认为,学校的主要职能是进行全日制学历教育,即培养新生劳动力。但对于职业教育来说,其职责还应包括在岗劳动力的提高。学校应该三个职能并重:全日制教育、非全日制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当然,要实现这些职能,需要社会的大力支持。企业员工上岗培训的成本很高,校企联合培训,既可以降低企业培训成本,又能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优势,还可以密切校企联系,是一件一举多得的事情。

  最后,学校要拓展行业、企业服务市场。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但培养人不是学校的全部任务,学校的任务还包括为社会提供服务。学校服务市场会把学校的人才培养和为社会服务结合起来。如,学校可以参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决策咨询,提供技术改造支持等。

  记者:世界上先进的职业教育是怎样做到以就业为导向的?

  余祖光:《1998-1999世界就业报告》估计,全世界30亿劳动者中,有25%-30%属于不充分就业,失业者达1.4亿。职业教育要适应迅速和持续变化的劳动力市场需求,面临巨大的挑战。

  世界职业教育界的对策主要是:首先,突出职业教育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强调就业需求在职业教育中的位置。1999年第二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总干事科林·鲍尔提出:“培养富有成效的灵活的劳动力对迎接21世纪的竞争至关重要。每个国家不论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必须努力革新其国家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计划,以解决下一世纪的就业问题。”

  其次,把提高学习者就业能力和改进职业教育与劳动市场的结合,作为改革的重要措施。第二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大会《建议书》指出:“技术与职业教育必须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改革:提高灵活性,注意培养革新和提高效益需求的技能;针对不断变化的劳动力市场来安排培训;对已就业者和失业者以及处境不利的人群进行培训和再培训。”1999年欧盟在《中东欧职业教育与培训——关键指标》报告中的三项建议之一提出:“青年高失业率表明,劳动力需求的疲软和技能错位。在这种情况下,要继续实行课程的现代化改革和努力使职业教育培训紧密结合劳动力市场。”

  再次,职业教育更加贴近行业企业内部劳动市场需求。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成功典范如美国职业院校的合作教育、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英国和法国的“三明制”校企合作课程,韩国初级学院的顾客导向的教育(CE)以及“定单”培养等,其实质就是以企业内部劳动市场为导向,有的放矢地培养人才。

  【专家观点】职业技能:高职高专生就业的敲门砖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力市场处处长尹建:在劳动力市场上,高职高专毕业生除面临学历层次较高的本科生、研究生等求职人群的挑战外,主要面临的是社会再就业人群的竞争。今年第二季度劳动力市场的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从用人需求的技术等级看,用人需求和求职者群体主要集中在职业资格五级、四级和初、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其所占比重合计均占总体的38%左右。

  从2002年全年劳动力市场各技术等级的求人倍率(需求人数/求职人数)看,除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外,东部城市其他技术人才的求人倍率都小于1,东部地区劳动力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毕业时已经拿到“双证”,甚至拿到了更多的证书,但是,一般不能和高级技工和高级技师相比。再加上应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工作经验不够,有的毕业生期望值太高,因此,在劳动力市场中,他们表面上处于优势,实际效果却不太理想。

  同时,人才流动机制没有完善起来,也影响了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在目前的市场状况下,毕业生还不能够自由“追逐”岗位。如果能够实现岗位在哪里,毕业生就可以流动到哪里的话,毕业生的就业难题将会得到大大改观。

  另外,就业服务还没有实现社会化管理也是造成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主要因素,目前的就业市场还没有做到就业信息公开和就业管理公开,岗位需求信息和求职者之间还不能实现信息的完全对称。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主任陈宇教授:

  大家从现在的就业问题中看到了一个长远的问题:高职高专院校应该培养熟悉一线操作的技能型人才,用人单位的中层管理者应该熟悉他所管理的操作性岗位的工作。所以,大学生不应该嫌弃一线操作,从个人成长来看,一线操作经验是非常必要的。

  从国家对人才的需求看,人才可以分为学术工程型和技术技能型两种。学术工程型人才往往是解决一些科研、决策、设计、指挥等方面的问题,这样的人才在社会人才结构中是少量人才。大量处于执行操作工作层面的人才,是技能人才。在它们之间,还有一种把决策、设计、指挥的意图转化为实际操作的人才,即技术人才。高职高专院校、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举办的职业技能培训,主要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工程型、技术型院校培养出的毕业生,在实践经验上可能欠缺一些,这种情况正好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职业技能训练和资格证书可以弥补的,所以很多高校的学生拿“双证”。当然,职业资格证书并不能取代大学教育,如果单纯培训工人的话,完全可以由技校和中专培养,但是,社会需要既有实践技能,也有理论知识的人,这就需要把大学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结合起来。

  【专家观点】劳动力市场:职业教育的晴雨表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就业和劳动市场研究室主任刘军博士:从近三年来的情况看,全国80多个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主体主要是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用人需求呈现持续快速增长势头。

  2001年,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在用人需求中所占比重分别为44.1%和23.2%。2002年,二者在用人需求中所占比重分别为42%和27.2%。

  2003年一季度,商业服务业人员和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依然是用人需求的主体,所占比重分别为38.6%和32.2%,合计约占总需求量的70.8%,比上年上升了1.6个百分点。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用人需求比重比上年上升5个百分点。2003年二季度,二者所占比重分别为38.2%和33.7%。

  此外,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所占比重也较大,各占10%左右。

  这种趋势与我国所处的工业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相吻合,也反映了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制造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对相关人才的要求进一步扩大。供求两旺的局势意味着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市场潜力巨大。

  另外,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区域劳动力市场发展状况也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提供了有利条件。

  用人需求大头在东部。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龙头,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在增加就业岗位方面显然也发挥着主导作用。2003年一季度,劳动力市场用人需求增长5万个以上的10个城市中,除中部地区中心城市武汉(6.8万)以外,其余全部为东部地区城市,包括北京(8.9万)、常熟(6.5万)、大连(5.4万)、泉州(9.5万)、福州(5.2万)、广州(8.2万)、宁波(22.1万)、温州(8.6万)和厦门(5.7万)。

  有一个值得注意的迹象,虽然中西部地区在用人需求的增长规模上远远比不上东部地区,但就业岗位的递增速度却要快得多。在进行统计调查的28个省区市中,按增长速度排序,增长最快的10个省区市依次为四川、湖北、云南、内蒙古、贵州、宁夏、黑龙江、山东、河南、重庆,其中大部分在中西部地区。

  用人需求的上述地域分布特征表明,目前东部市场的需求对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有着主导性的作用,但从长远和发展潜力看,中西部地区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需求潜力。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我国高职教育新体系初步形成
· 60多所高校专家提出:高职要服务西部开发
· 广东举行高职招聘会 本科生也来凑热闹
· 从市场看人才 从人才看市场
· 我国将发展五年制高职以应对入世需求
· 两岸学者研讨高职建设
· 山东搭建高职立交桥
· 把高职纳入学校总体规划办出特色
· 宁夏打开中职与高职通道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