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职业教育 > 职教新闻
中国职业教育学会推介BTEC课程模式
2003-10-13    谢幼琅

字体大小:

    职教与国际的交流合作是促进职教现代化的重要渠道,日前,中国职教学会召开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推介会,通过教学观摩课、经验介绍和现场参观等形式,将我国已经引进、实验5年,并取得很好效果的英国商业与技术教育委员会创立的一种课程教学模式(BTEC)推广介绍给来自全国各地的78所中、高职院校的160多名职教工作者。

  我国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充分开发学生的禀赋和潜能,必须打破以学科为体系的教学模式,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全面发展综合能力、突出职教特色的多元化的课程结构。因此,有选择地引进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技术,可以使我们的教学改革少走弯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英国,各行各业、各种工作岗位的职业标准由全国性的雇主协会制订,由政府审核批准。BTEC的课程专家按照职业资格标准,把企业需要的知识、能力组织成若干课程目标,编写出教学大纲。这个大纲,不仅是教师必备的教学工作指导文件,而且是学生实现学习目标、自我评价学习结果的指导性文件。BTEC教学模式没有固定的教材,但有严格的教学要求。学生要按照课程目标,以任务、问题为先导,分析问题、查找资料、解决问题。它的运行过程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因而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因而BTEC课程证书作为英国国家的一种职业资格证书,在美、法、加、澳、日等130多个国家得到承认,全球7000多所教育机构都在运行它的课程。

  BTEC课程模式的职教特色鲜明:

  ——侧重于职业能力和专业的教育,无论学习者是高级的在职人员还是尚未步入社会的年轻人,课程都能满足他们发展的不同需要;

  ——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关系与传统模式不同,教师的作用不是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上,而是要帮助、指导、引导学生,通过创设全新的教学环境,启迪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启发学生不断探究,培养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引发创新精神;

  ——考核以学生完成课业的质量来认定,以“证据”为依据,以“成果”为目标,整个课业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自学能力、团队精神和综合能力的过程,是以能力为本位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完整严格。经过5年的BTEC课程模式的教学实践,北京5所进行实验的中、高职院校已有400多名学生取得了英国BTEC国家职业资格中级证书,近百名学生取得了高级证书。有100余人在国外继续深造,使职业学校毕业生也圆了出国留学梦。

  用人单位对BTEC班的毕业生格外看好,华运通物流有限公司不仅首次招收了中专生,而且破例在学生实习期间就给他们调高了工资。公司反映,这些学生的特点是,计算机能力强,沟通能力强,市场意识强,开拓能力强,责任心强,并有较强的职业迁移能力。

  推介会上,英国国家学历及职业资格考试委员会向中国职教学会正式授权,双方签署了由学会在中国推行BTEC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协议。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聚焦我国农村教育发展 全民教育展览开幕
· 丁兴富:信息化颠覆传统大学教育
· 第五届全民教育高层会议在京召开
· 对吉林省“隔代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 肯尼亚:很羡慕中国的农村教育
· 从哲学角度看中国教育新理念
· 师范院校应推进成“人”教育
· 中国教育电子厂商首次进“亚太500强”
· 中国在世界全民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 发展职业教育为什么要强调中国特色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