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职业教育 > 职教新闻
07年山东四万多大中专毕业生“回炉”上技校
2008-03-31  人民日报  马跃峰;刘成友

字体大小:



图为山东技师学院机械系学生正在实训车间上课。 安伟 摄

  去年全省技校新生中,1/4是大中专毕业生

  山东4万多人“回炉”上技校

  山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日前公布最新统计数字,2007年该省共有4万多名大中专毕业生到技校“回炉”学技术,占到该省当年技工学校招生人数的1/4。

  这一数字在山东省引发了不少反思:大学生“回炉”技校,是否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我们的教育该如何让学生少走弯路?

  “拿到职业资格证书,或许就不难找工作了”

  来自内蒙古的孟祥瑞,现就读于山东技师学院多媒体技术专业。2007年6月,他在内蒙古呼伦贝尔一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毕业后,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父亲和他商量,再重读一个好就业的专业,拿到职业资格证书,或许就不难找工作了。

  就读于数控专业的张志强,2006年毕业于烟台某职业学院机械设计专业,专科学历。应聘到烟台某集团当车间操作工后,才发现在学校学的东西用不上。父亲也建议他毕业当年来该校就读。“学校数控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我相信自己将来能顺利就业。”他说。

  据介绍,2005至2007年间,山东技师学院共招收大专以上毕业生66人,招收中专以上毕业生1558人。目前,该学院每年招生5000多人,毕业生就业率达95%。

  统计显示,去年一年,山东省技工学校招生人数为15.9万人,其中,大中专毕业生到技校“回炉”的有4.1万人,占总数的1/4。

  “一些学生大事干不了,小事不会干”

  “近些年,很多大中专学校纷纷增加专科和本科学历,满足了社会上一些家长和学生的学历需求,可是,很多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却不符合市场需求,毕业生无一技之长,大事干不了,小事不会干。”山东第二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崔秋立表示,“一些大中专学生重读技校,是市场需求的体现,说明很多家长和学生以及用人单位的观念在转变,过去看重学历,现在注重技能。”

  大中专学生“回炉”技校会成为大趋势吗?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赵承福教授对此持肯定态度,“现在大中专毕业生大都缺乏一技之长,普遍就业困难;学好一门技能,既有利于就业,对社会来说,也是个好事。社会分工不同,需要大量技能人才,这能缓解供需矛盾。”他建议一些中学生,如果成绩不理想,可以多考虑到技校就读。

  不过,长期以来形成的学历崇拜,在社会上仍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如今,技工的工资不断上涨,但相应的政策和待遇却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变和落实,阻碍了在社会上形成一种重视、尊重技能教育的观念和风气。据专家介绍,长期以来,教育部门主管的院校毕业生档案进入了人事部门,被称作“人才”;而在劳动部门,毕业生只能被称为“劳动力”。“尽管山东省早就下发过文件,但是高等职业技能院校的教师最高只能评副教授,而不能像普通高校的教师一样评教授,这种不公平待遇和政策,影响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一位技校校长说。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北京大中专毕业生双选招聘月3月1日起拉开帷幕
· 中央“一号文件”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乡村当干部
· 已公示!3所“新大学”,来了
· 平均年龄41岁!青岛表彰2022年度市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人选)
· 山东出台博士后科研工作平台评估办法,评估结果不合格“亮黄红牌”
· 山东:探索“揭榜领题”,2023年将引进青年人才70万人以上
· 山东:确定10个左右学科,冲“双一流”!
· 2022年度山东省博士后基金项目拟立项公示
· 官宣:山东省,再添一所高水平大学
· 山东8所高校,完成“换帅”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