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匮乏,被认为是影响我国产业升级的一块“短板”。而企业“技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并存,也是持续多年都未能有效破解的难题。今年两会期间,有很多代表委员认为,这些现象背后暴露出我国职业教育“发育不良”的弊端。
学校应作好自身定位
除了低端制造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沿海地区企业急需提升技术工人劳动力成本等因素之外,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看来,职业教育的不足也是造成“技工荒”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我们的教育系统中,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两头,都有很大的投入和发展。”邬贺铨向记者表示:“但是职业教育,特别是面向工程应用的职业教育,确实是滞后的,这造成职业技术人才的缺乏。”
为推进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近一年来我国教育主管部门接连出台重大举措。去年6月,教育部启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日前,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我国将设置工程博士专业学位。至此,我国博士层次专业学位已有口腔医学博士、教育博士、兽医博士、临床医学博士、工程博士共5类。
我国的专业学位教育制度始于1990年,与“学术型学位”不同,专业学位旨在面向经济社会产业部门的专业需求,培养各行各业的特定职业人才,偏重于知识、技术的应用能力。
其实,面对大学生不再是“香饽饽”的现实,为了“适应市场需要”而攻读学位,早已成为各层次学子入学深造的主要目的。
针对大学生选择专业时以就业市场为“指挥棒”的现状,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认为,“象牙塔”式的培养,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实施已退出了历史舞台。
“这给大学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在发展学术的同时,一定要和社会经济发展结合起来。”钟秉林说,这要求大学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遇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来调整人才培养模式。
钟秉林强调大学的核心依然是学术,人才培养要有前瞻性,不能完全受社会需求影响。如何培养造就社会需要的各层次人才,把握好学术发展与技能培养之间的尺度,是摆在大学面前的一个挑战。
大学人才培养的重心,与其自身定位和目标直接相关。“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绝不仅仅需要学术型人才,这类人才只是很小一部分。大部分需求,则是应用型、技能型的职业人才,包括技术工人,尤其是高级技术工人。”钟秉林建议不同学校要作好定位,“谁说只有研究型大学才能出一流?高职、高专等培养技术人才的学校照样可以办成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