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需要技师,传统观念需要学历
记者调查发现,职业教育生源不足、不受重视的原因包括:学历至上的传统观念作祟、相关政策层面的“不给力”、现行教育体制不顺畅等。
长期以来,人们重高级专门人才轻劳动技术大军、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的思想仍大行其道。受这种观念驱使,国内很多职业院校挂职业教育之名行学历教育之实,重文化知识轻技能培养,把升学考研作为硬指标。这样造成了两个误区:一是职业技能培育一枝独秀的特色,变成了贪大求全、舍本逐末的考研驿站,学校在教书育人上成了“四不像”;二是按本科课程培养出的学生,除了考研成功的,剩下的往往眼高手低、就业困难。
推荐阅读:生源减少职业院校"吃不饱" 教育变革悄然而至
推荐阅读:《国家教育督导报告:关注中等职业教育》发布
>>>点击:更多教育资讯
而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政策扶持也是一个问题。“其实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成本比普通高校要高,厂房、设备和实验室投入,学生成为高级技工,需要消耗大量原材料,这些都要算在教育成本里。”王宗荣告诉记者,前几年国家动辄批地几千亩用于高校新校区建设,而技工学校有的只有几十亩地,财政拨款也不是按学生人数来,而是按照学历高低,致使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随着普通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大学教育完全从“精英教育”过渡到了“大众教育”,职业教育被淡化。以江苏为例,全省125所本科院校生源基本饱和。而据江苏省教育考试院透露,今年全省高考人数继续下降,比去年减少了2.75万人,高考录取率预计将超过80%。近几年全国范围内初中生数量逐年减少,也在客观上加剧了职业教育的“生源贫血”。
此外,江苏从今年起在26所高职院校试行“注册入学”,在为普通高中学生和中职学生升学增添新途径的同时,也让技工类院校的招生“雪上加霜”。教育系统内的职业院校招生在统招范围内,依靠本系统“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生源还可以基本保证,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下属的技工院校只能依靠学校的口碑、在校生和毕业生的帮传带,再就是老师亲自出马摆展台“上门推销”吸引生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