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职业教育 > 职教新闻
职业教育办学“大合唱”,激活育人“大棋局”
2014-07-03    人民日报

字体大小:

  ○ 到2020年,大中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比例达到80%以上

  ○ 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五对接”

  ○ 教育部联合有关行业组建了59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基本覆盖国民经济行业所有门类

  现代职业教育不仅是办学条件和水平的现代化,还是办学理念、体制机制的现代化,不仅是加快发展的结果,更是改革创新的产物。

  企业、行业是我国职业教育多元办学格局的重要力量,通过健全企业参与制度,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已经成为共识。

  产教融合齐行动

  校企协同共育人

  职业教育是“落地”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繁重任务与严峻挑战。职业教育如何突破瓶颈,聚力发展与升级,回应时代发展给出的题目,找到着力点?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坚持产教融合发展。《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通篇贯穿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主线,凸显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制度。

  2008年以来,每年在天津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大赛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所有赛项全部由行业牵头设计、企业深度参与实施。

  2013年,教育部印发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年规划(2013—2015年)》,强调坚持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赛模式,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动态调整竞赛项目,对接行业标准和企业技术水平确定赛项内容和裁判标准,体现了与产业发展的同步性,有力引导了职业院校办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的改革。

  职业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也是企业的事。《决定》首次提出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鼓励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院校,到2020年,大中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比例达到80%以上。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牛鼻子”。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指出:“办学不等于举办学校,它同时还有参与教育教学过程的含义。”只有建立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的体制机制,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五对接”,教育链与产业链、学校与企业共同发展才能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才能提升。

  扣准职业教育的生命线,扭住发展职业教育的“牛鼻子”,需要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行业积极支持和参与职业教育,使发展职业教育成为教育界和产业界的共同行动。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众议: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怎么转?
· 教育部发布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指南(附文件+问答)
· 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计划启动
· 这些院校信息化相关专业上榜!教育部公布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名单
· 湖南累计投5.65亿元改扩建14所公办中职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
·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平行论坛在京举行
· 甘肃出台方案为职业学校达标工作指明方向
· 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步伐河南再添9所职业高校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