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发展研究
社会信息化呼唤教育要以人的发展为本
2001-08-29    王绍仁

字体大小:

  近代科技的发展导致信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整个社会出现了"信息化"的潮流。一般来说,发达国家都是在实现工业化的基础上才进入信息化发展阶段的。新世纪给我们带来了机遇,我国可以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这样,在我国,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就成了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在信息化社会中,信息量越来越大,信息传递越来越便捷,人们获取和处理信息的方式和能力将有极大的改变。这一切对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社会信息化呼唤"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改革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已成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有力工具。现代教育技术正在引起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变革,也必将对教育观念的更新产生极大影响。人类的认识从物质转到能量,曾经引起整个时代观念的变革。当认识再度扩展到能够透彻阐明信息的本质和利用信息资源的基本规律的时候,当人类的交往、工作、生活、学习等各领域出现了崭新的数字化生存方式的时候,必将引起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

  (一)信息科学研究对象的扩展,必将引导教育重视对人类自身发展的研究,确立教育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理念。

  以前,自然科学研究对象是物质和能量。与此相适应,人类较多地重视物质生产、社会意识,而对人类自身的发展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反映在教育上是"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而对受教育者本身却尊重不够、研究不够。"以学科为中心"强调历史遗产的继承、社会规范的遵循、科学技术成果的系统传授、自然界普遍规律的掌握。但是,在教育过程中,常常忽视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把他们变成了被动的知识容器,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虽然强调儿童与少年的天性,鼓励好奇、探索、发现和创新,注重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独立的人格,但是,在教育过程中,却把受教育者供奉到中心和主宰的地位,使受教育过程脱离了人类文明丰厚积淀的肥沃土壤,滑入自然主义轨道,导致教育质量严重下降,其本质的问题仍然是对受教育者自身研究不够。教育的本质就是发展,人类文明进步是人类自身素质的体现,是人类改造世界取得的成果。只有当人类改造世界的劳动成果积累到一定程度,并且能够显著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时候,才能实现人类自身的发展。新世纪已经具备足够的积累,不但可以把教育重点移向人本身,研究人的发展,而且可以深入研究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研究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的自我完善。信息科学提出了物质和能量以外的新的研究对象--信息。物质资源提供各种材料,能量资源提供各种动力,而信息资源提供的是知识和智慧。世界科学技术的重心正在由物质和能量转向信息。与此相适应,新世纪的教育应着眼于人,着眼人的发展,"以人的发展为本"。应从社会信息化的特点和要求出发,加强对人类自身发展的研究,努力挖掘人的潜力,认真研究人的发展,提高人的整体素质。

  (二)信息科学崭新的方法论,为教育科学对人类自身发展的研究提供了可能性,并将提高到一个空前的水平。

  在研究机械运动、化学运动等方面,在探索物质结构和能量方面,传统的科学方法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人的思维活动、社会的活动机理这样一类比较高级、比较复杂的问题时,基于物质分析和能量分析的传统方法就很难奏效。这是因为在这些领域内关键的因素已经不只是物质和能量,更主要的因素是信息。离开信息的观点和方法就无法理解这类问题的本质。而这样一些高级活动恰恰是教育领域的基本内容,所以只沿用传统的方法会使教育科学难以腾飞,信息科学的方法论为教育科学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信息科学着重探讨信息的运动规律,把信息、能量和物质看作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同时又把信息过程、控制过程与系统的优化过程统一起来,不仅能够揭示出自然科学领域内许多高级复杂事物的运动本质和规律,而且可以解释大量社会现象和人类自身活动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有可能揭示思维、智慧,这样一些在教育领域常见的高级活动和复杂过程的奥秘。因此,在信息科学方法论指导下,许多历史遗留下来具有重大意义的教育领域的难题,如智能的实质、思维的实质、社会的行为等等,就有可能得到逐步的解决。在新世纪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中,运用信息科技的最新成果,为教育科学对人类自身发展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可能性,必将把教育科学研究提高到一个空前的水平。

  二、新世纪"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的基本内涵(一)社会信息化提出了普遍提高国民信息处理能力的要求。它呼唤新世纪"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追求的是全体公民在更高水平上的发展,而不是部分人的发展。

  生产力发展的智能化,首先要求人的智能化。信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将大大促进社会的信息化过程,社会信息化的直接结果将使社会成员的文化科学知识水平普遍提高。未来的信息化社会,无论是社会和经济的运作方式,还是个人生存、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方式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要适应这一变化,最根本的就是要普遍提高国民的信息处理能力。这就要求新世纪的教育不但要进一步提高普及程度,而且要提升普及教育的层次。新世纪的中国不但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普及高中段教育,而且将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总之,新世纪教育追求是全体国民在更高水平上的发展,而不是部分人的发展。

  (二)社会信息化提出了在国际联系日益紧密的环境下继承优秀传统,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要求。它呼唤新世纪"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应注重人格的全面发展,特别要加强德育。

  社会信息化要求人才培养要从适应国际竞争的大环境来思考,更要着眼于品行与人格的完善。信息化社会的互联网使人们思想交流的范围大大扩展,交往也更自由更宽松。各种思潮的涌入,必然会从不同侧面影响人们思想观念。这就要求青年学生必须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正确认识信息化对社会带来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如何更好地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注意吸收世界各国文化精华,使青少年能抵御腐朽思想的侵蚀,从而担负起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任,既是社会信息化提出的崭新课题,也是新世纪我国教育改革的历史责任。

  在21世纪,我国将实现现代化,这是社会的最根本需要。人的发展就是要按照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来发展。"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追求的是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在根本上的一致。我国面临着迎头赶上新科技革命、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能否抓住机遇,关键在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要依靠全国人民整体素质的提高,要依靠社会道德水准的提高,要依靠集体的力量、整体的力量去迎接挑战。这就要求新世纪的教育要有强烈的时代使命感和民族忧患意识,尽快改革只重知识传授、忽视人格培养,只重应付考试、忽视德育的倾向。从个人到社会,从家庭到学校都必须加强德育,加强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形成强大合力,为实现现代化目标而奋斗。

  (三)社会信息化需要创造精神和合作能力。它呼唤新世纪"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应尊重个性、鼓励创新,同时注重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社会信息化要求改变以"模仿"、"验证"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教育,转为注重创新、注重实践。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取决于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的灵魂和动力是创新。它呼唤新世纪"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应提倡有个性的发展,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在信息社会,知识将成为最重要的资源,知识创新成为民族进步、国家兴旺的根本动力。所以必须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注重培养独立自主的创造精神,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民族、国家、社会都是由个体的人组成的,个人的素质水平、文化程度是整个民族素质的基础。信息化社会的"网络化"又要求构建一种新型的协作关系和双向信息传递通道、联络空间。这不但要求人们具备较好的个人素质,更需要具备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所以新世纪教育的创新活动不仅是单纯的智力活动,创新精神和创新行为也是创新人格的体现,是智力因素和人格因素的结晶。新世纪教育对创新人格的培养应使学生具有为增强祖国综合国力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社会责任感和人生价值观。要注重培养锐意进取,崇尚创新的热情;不怕失败,知难而进的坚强意志;自主自力、勤奋好学、求真务实、勇于开拓、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的品质和作风。

  (四)社会信息化扩展了人的素质的内涵。它要求新世纪"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要不断拓宽素质教育的内容。

  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信息量越来越大,信息传播越来越便捷。信息不仅是现实世界在人脑中的抽象反映,而且也可以推理、加工、传播。随着人们对信息作为一种资源的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其开发、利用、流动、渗透的范围大大扩展了。要适应这一变化,最根本的就是每个人都必须具备信息处理能力。信息观念和信息处理能力已成为新世纪一代新人的基本素质的重要内涵。因此,新世纪"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要不断拓宽素质教育的内容。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就要开设信息科技教育课程。现有以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应用为主的计算机教育课程,已不能满足社会信息化的需要,必将被以信息处理为主的信息科技教育课程所取代。新世纪的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应用等能力,并应用信息科技来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

  (五)信息化社会经济发展更快,知识更新更迅速。它要求新世纪"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要着眼未来,保持可持续发展,而不是只局限在学校的短期发展。

  信息化社会经济发展更迅速,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更快,它对教育的滞后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学校教育在数量、质量及知识更新速度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因此,人们必须从数字化的媒体中获取信息,运用信息科技进行终身学习,接受终身教育。终身性的继续教育内容将越来越丰富,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居家办公、居家学习,将越来越普遍。新世纪的教育,就是要求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设计出自己将来所需的动态知识结构体系。就是要求人们努力适应工作的要求,主动地调整工作,自主地更换职业。新世纪教育就是要唤起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对工作的要求,对生活的追求,提高人生意义和价值,实现自我超越。新世纪的教育就是要教会人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工作、学会创造。就是要把科学技术充分运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去,在现代化建设中做现代化的人。就是要在工作过程中去发现,去创新,永不满足,永远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