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数字化学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网络运用于现代教学,是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2000年6月,美国教育技术首席总裁论坛召开了以整合数字化内容为主题的第三次年会,会议提出:“建立21世纪最佳教育环境的关键,是通过课程将技术、连通性、内容和人力资源有机整合起来,这种整合的方式就是数字化学习。”⑤数字化技术的出现,特别是因特网的出现,提供了数字化学习的基础结构以适应新学习的需要。数字化学习为学生自己决定学习进度、选择学习内容、自我评估,以及通过信息的不断反馈,让学生和教师进行互动式教学提供了便利。当前,整个社会的学习需求以及学生结构正在发生改变。人们不管身处工厂、车间、办公室还是家里,也不管是什么民族、肤色和年龄的人,都可以学习。学习内容、学习对象在网络时代都会发生全新改变。因特同生动有趣、灵活而富有启发性,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脑科学研究的日益精进,为网络时代提供了更好的迁移素材,也为人们了解自己的学习特点提供了参照。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认为,人有7种不同智力,其中语言智力、逻辑和数学智力在传统教育中倍受青睐,音乐智力、空间或视觉智力、运动智力或身体智力、人际智力、内在智力或内省能力却受到冷落。网络时代的学习,会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日益进步,而使人的7种智力都将得到尽可能的发展。网络时代,面对可随意获取、真实可信、服务及时和创造性极佳的信息,教师肩负的职责更加重要。传统教学手段运用视听设备、电视远程教学,无疑为教师多样和生动教学创造了条件,其局限是强调教师的主动性而削弱学生的主体性。在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时代,对教师提出更为严峻的挑战。
4.“电子儿童”对教师职能的影响
校园网、教育网星罗棋布,个人计算机的普及,家长观念的更新正在造就一代又一代电脑儿童的成长。他们从出生之日起,已远不同于其长辈们,电视、计算机、DVD、电子游戏等对他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大多数成年人搞不懂小孩是怎样从电脑中学习的,通常认为这诱人的游戏比电视还糟糕,孩子们会沉溺其中而变得焦躁不安。但是,许多电子游戏也教孩子们如何制定策略,培养其规划能力。家长既无法搞懂孩子为电子游戏着迷的原因,也无从明白自己的小孩何以对计算机知识和操作如此倾心、如此精通,这也是许多教师的困惑所在。如何解决师生的水平差异、代际差异,是教育理念应着手研究的领域、网络的出现、远程教育的发展,对教育目的、教育功能、教育理念、教育组织形式、课程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模式以及教育评价等形成巨大冲击。这每个方面不可避免的都涉及到教师。在许多国家,能否在课堂中成功地部署和使用信息通讯技术,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具有高度动机和开拓精神的教师。这表明,教师在课程决策、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认为教师仅仅是“教书匠”,只需执行拟订好的课程,只需管好自己和学生足矣的观念,都可谓目光之短浅。应重新认识教师职能,加强教师再教育。教师自己也应跟上时代节拍,更新概念,明白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的使用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信息社会,教师依然在年轻人的教育中发挥关键作用,只是将不再作为讲台上的权威出现。教师应意识到自己承担的社会职能:不仅是文化选择者、传播者和创造者,还是课程设计者,课程潜能意义的发现者、创造者以及行动研究者,并以这样的身份参与到课程实施和教育改革中。
5.远程教育对教育制度的影响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盲的新界定,现代文盲是不能识别现代符号信息和图表的人,不能运用计算机交流信息与管理的人。动态的文盲定义冲击着现代教育制度。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模式,正逐渐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宠。它运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创造虚拟的课堂环境,打破传统教育的封闭性,跨越时空局限,进行及时或非及时的开放性教育。利用该形式教学,打破了传统的班造的主动性。学生既可以在教学中心的多媒体集中上课,统一学习;也可自己在家中或任何有计算机的地方单独点击学习。无须花费巨大资金和长途跋涉就能借助因特网,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感兴趣的学校或课程,也可随时或适时质疑,与教师讨论、交流,从而学有所成。20世纪90年代中期,加拿大政府曾拨出1370万加元建立远距离知识网;美国全球教室项目将把国内学生全部连接起来,用因特网做合作交流的媒体以及研究工具,而且还可以向教室传递附加的教学资料。⑥“世界电子图书馆”、“世界电子化学校”等也应运而生。在我国,经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重庆大学等31所高校已获远程教育资格。远程教育,特别是远程高等教育,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将为更多意欲接受高等教育和远程教育的人提供机会。远程教育的后起勃发,及其自身具备的开放性、交互性,赋予个体更多学习主动性以及操作方式的灵括性,这对传统教育形成巨大冲击。远程教育可以说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典范。学分制的实行,也会节约许多人的时间、精力,带来教育资源的节省。远程教育虽然有受教育条件、专业限制的局限,但其影响却有目共睹。
基于现代市场机制、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发展带给教育体系的挑战,如何解决一个传统的饱受行政干预、观念老化、盲目无指的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应成为网络时代教育领域的研究主题。
注释:
①翟葆奎主编:《元教育学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95页。
②[美]嘉格伦著,万小器等译:《网络教育——21世纪的教育革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3页。
③[美]葛洛蒂著,张国治译:《革命时代——第五次浪潮》,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第58页。
④[美]Patricia Wallace著,谢影等译:《互联网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第44页。
⑤秦卫东:《数字化学习的力量:整合数字化内容》,《教育研究信息》2000年第7—8期,第13页。
⑥[加]爱恩·威廉姆森著,傅凯琳等译:《未来日记》,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