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专题研究 > 05年两会专题
民办教育4大问题:政策环境趋紧竞争加大
2005-03-15    浙江大学民办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吴华

字体大小:

 


政策环境趋紧 竞争压力加大:民办教育四大问题 
 
  二十多年来,中国民办教育已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中国教育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虽然在发展过程中碰到许多问题,但通过不断的制度创新,目前已经基本步入规范发展的轨道,《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出台就是其突出的标志。

  然而,2004年以来,很多民办教育界的人士感到政策环境趋紧,竞争压力加大。首先,
政府加大了对公办学校的投资力度,公办学校教师工资的持续上涨使民办学校的吸引力下降,并且进一步降低了教师对民办学校未来的预期,加上民办学校教师受到的身份歧视,导致民办学校教师稳定性下降,进而使民办学校办学成本上升。其次,去年6月底,教育部宣布自2005年起取消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400多所民办高等学校因此面临生存考验。

  尽管如此,我个人仍然对中国民办教育抱有良好的预期,这也是我一贯的学术观点。我的判断基于以下理由:第一,发展教育已经成为我们社会保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已经成为消解各种社会矛盾的重要政策工具,保持教育的快速、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大家的共同愿望;第二,职能转变的迟缓导致政府部门目前更愿意在经济领域内施展拳脚,没有足够的积极性,因而也就没有足够的财力进行教育投资,因此,鼓励民间投资教育成为目前保持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第三,社会市场化进程的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也要求传统的以计划经济为宏观体制背景形成的教育体制必须做出相应的变革,教育的民营化趋势已经在公办教育的微观组织层面逐渐明朗起来;第四,一个有效率的、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现代教育体系只能建立在学校自主办学的基础之上,而目前形态的公办学校不能完成这个任务,政府退出教育活动的微观领域和学校管理的微观层面成为必然选择。当然,我所设想的这种理想的未来教育形态也必须超越现在的民办教育而走向“教育民营”。

  中国民办教育目前面临四大问题,第一,还是对民办教育的认识问题。民办教育究竟是政府财力不足时的过渡性产物,还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民办教育对中国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价值究竟应该怎样认识?由于在这些问题上认识模糊,从而导致政策左右摇摆。

  第二,制度冲突问题。目前虽然《民办教育促进法》已经提供了民办教育发展的基本法律框架,但它与《教育法》的相关规定存在冲突,《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也存在与《民办教育促进法》不协调的问题。此外,在学校产权归属方面、在税收优惠和投资鼓励方面、在中外合作办学方面、在民办学校教师身份认同等方面都存在着不清楚、不协调、不一致的问题,导致政策环境不稳定、政策信息不对称、政策执行不公正,诱发民办学校短期行为。

  第三,市场竞争问题。民办教育本来就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在竞争中优胜劣汰是正常现象,但是,只有当竞争环境、游戏规则是透明、公开、公正、公平时,竞争才能促进创新,促进整个产业进步,否则,就可能导致寻租和假冒伪劣,而这种现象目前已经比较严重,其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对教师一视同仁和对民办学校学生实施普遍财政资助两个问题。

  第四,民办学校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实现卓越管理问题。民办学校比较普遍地存在着家族化控制的问题,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缺乏权力制衡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管理粗放、平庸、同质化倾向严重……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民办教育发展将会面临巨大的系统性风险。

  克服民办教育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