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新闻
第二届STN全国数字化音乐教育大会侧记
2002-11-27    禾风

字体大小:

   在一台电脑上,便可完成音乐课上乐曲赏析、声音辨析及图像展示等活动;像对于古曲《春江花月夜》的赏析,无论是“渔樵唱晚”还是“(矣欠)乃归舟”,都可以有景色的配合。看着秀美江水上帆影移动的画面,听着管乐丝弦,感受着画面的流动,便完成了音乐欣赏的课程,这是多么入情、入脑的教学手段呀。正由于电子传媒方式的简便快捷,用于音乐教育更加扩展其手段,所以,让电子音乐走进课堂,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们的共识。

  于11月7日至9日在山东烟台举办的第二届STN(Sharing Teaching Network)全国数字化音乐教育大会,以新颖的活动,展示了数字化音乐教育的前景。其中的数字化音乐教育论文研讨、国外电子音乐演示、数字化音乐大赛,等等,对于期望加入数字化音乐教育的学校,都有着启示性的作用。这一点,从参加会议的单位可以看出,除50余所音乐艺术院校外,像杭州二中、上海建平中学等,不但来人参加,并且他们的论文《尊重每一位学生的音乐创作体验》(张路路)、《关于建设中学校园网络艺术教学资源库的思考》(孙丹阳)被评为一、二等奖。

  数字化音乐主要包括──网络音乐教育、多媒体音乐教育、数字音乐制作三大领域。在这些方面,教育有待施展的机会非常多。仅举网络音乐教育为例,期望学习音乐的学子有很多很多,但是真正能够考上音乐学院的却凤毛麟角。如果开设网络远程教育,无论是名教授还是专家,他们的讲课都可以传递到山村、边疆,让更多热爱音乐的学子同样获得受教育的机会。在这方面,由中音公司参与创建的中央音乐学院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已于1999年底正式成立,其授课方式:远程授课在网上采用“开放式教学”,在网下则采用了定点(各认证课室)、定时(集中辅导)的“集中式教学”的方法。同时借鉴函授教学的若干手法,例如发放教材、课件等,旨在最大限度地解除偏远地区学生由于网络带宽不足、链接不畅等原因带来的不便与烦恼。在多媒体远程教育网络中,所有学习过程都可以在瞬间完成,你所需要的老师、专家、资料和信息,都成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事情。在这里,教授者的主动性是:音乐教学不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教授者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将自己一生的积累传播到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学习者的积极性是:日常工作与音乐学习完全融为一体,上班和学习的界线将被打破,每个人均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通过网络自由地学习。个性化与协作型的互动性是:即可以进行“个性化”(单个辅导)的音乐教学,又可以进行“协作型”(集体辅导)的音乐教学。

  大会期间,十分引人注目的是Digimus新音乐大赛在烟台师范学院的演出,音乐是高亢激昂的,表演者是忘情投入的;往往在几架电子琴前,表演者或前后、或左右,调动着不同的音响效果,创造着震撼人心的动感旋律,舞台也被五彩斑斓的灯光包裹住。青春与激情,在电子音乐的展示中,得到充分的演绎。其中,来自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线路与系统教研室的研究生夏田,把《深宅大院》用电子音乐表现给观众,其中内涵颇具想象的空间;创作并演奏《闹梨园》的张磊,展示了他在学习的内容与学校——中国戏曲学院。还有北京广播学院丁乔演奏的《魔力》、四川音乐学院倪朝晖演奏的《丝路》、中国音乐学院李丽演奏的《飞天》,让观众在聆听电子音乐的同时,亦品味着充满民族韵律的意境;这些青年电子音乐爱好者、工作者们,把电子技术与音乐完美结合的展示,使观众看到电子音乐教育的广阔前景。

  对于数字化音乐教育,数字音乐教育学会会长、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火召)认为,音乐教育应该赶上时代的要求,应最大化地应用数字化音乐教育手段,提高音乐艺术教育水平;但数字化音乐教育并不是万能的,好像只要一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就是天下最棒的了。其实不然,只有有了严谨科学的教学体系,再辅之以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真正如虎添翼;否则,同样会误人子弟的。

  一直致力于电子音乐发展的中音公司(北京中音信雅艺术设备有限公司),其前身为中央音乐学院电子音乐实验室,1985年,该室在中国首次应用并推广了电子音乐制作技术。中音9年来的发展,已经确立了中国专业数码乐器及专业数码音频领域的领先地位。他们的目标是:凭着对音乐艺术的无比狂热,推动中国的电子音乐事业永远与世界同步。

  这次大会由中国音乐家协会数字化音乐教育协会主办,该学会是音协所属专业学术团体,由中央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10所音乐学院或师范艺术院校发起并组建。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全国灰色系统学术研讨会召开
· 体育卫生艺术与国防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 中国教育学会专家学者共话教育创新
· 海内外学者聚会北京研讨“世纪之交的哲学”
· 中国教育国际论坛“大腕”热点聚人气
· 青海省学联选举开全国先河
· 在比较中把握教育的未来
· 第三届中国教育国际论坛即将开幕
· 专家研讨区域教育发展大计
· 创新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高层论坛举行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