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新闻
教育随想:“苏步青是谁”不该是个问题
2003-03-20    张双武

字体大小:

  数学大师苏步青教授17日下午离开了我们,享年101岁。苏老仙逝后,学生们自发地以撰文、转贴资料、叠纸鹤等各种方式,表达对他的敬仰和哀悼。
 
  在这样哀伤肃穆的气氛里,居然有人在网上冷不丁地发问:“苏步青是谁?”、“他和苏青是什么关系?”对这样的疑问,我不免奇怪,难道这也成了个问题?

  不了解苏步青在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似乎还情有可原,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热爱数学。但把数学家苏步青与作家苏青两个八杆子打不着的人扯在一起,实在令人惶惑。

  在这里,我愿意挂一漏万地向“苏步青是谁”的发问者,简单地介绍一下苏步青。

  苏步青是谁?苏步青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公认的几何学权威,我国微分几何学派的创始人,在国际上被誉为“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和“东方第一几何学家”。早在20世纪20年代,他的仿射不变的四次(三阶)的代数锥面,被命名为“苏锥面”;在射影曲面论研究中,周期为4的拉普拉斯序列被称为“苏链”。

  苏步青是谁?苏步青曾任教浙江大学和复旦大学。在复旦大学任教务长、副校长、校长、名誉校长。他辛勤耕耘70余载,培养了包括谷超豪、胡和生等在内的院士和一大批优秀数学人才,被称为“苏步青效应”。

  记得国际数学家大会去年在北京召开时,曾卷起了一股“追星热”。当时,有人呼唤:中国的霍金、纳什在哪儿?对此,不少数学家坦陈,目前国内数学界能够与苏步青、华罗庚和陈景润等世界级数学大师比肩的,是越来越少了。因为,近些年来社会上与学术界都滋长着一种急于求成的浮躁情绪。按道理说,即使科学家就应该是寂寞的,但中国名校复旦大学的校长也应该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何况苏步青在数学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但他却仍然不能被家喻户晓,追究起来,是不是社会的兴奋点出了问题?

  毋庸讳言,数理化等基础学科近年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相对受到冷落。一个在国内从事研究的数学或理论物理学博士,其月薪一般不超过2000元,与他们那些在企业工作的同学动辄10万20万元的年薪相比,差距很大。加上有些科研院所每年都要求科研人员上报研究成果和论文发表情况,过分追求数量,使一些青年学者尤其是达到较高水平的优秀学者,精力被分散而不能集中于重大的基础性研究课题。也正因为这种倾斜,造成了研究人员的默默无闻和流失。

  苏步青认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数学家创造力的黄金时期一般在25到40岁之间。在总结培养优秀人才的经验时,他归纳出三条做法:一是先鼓励他们尽快赶上自己;二是不挡住他们的成才之路;三是在背后赶他们,推他们一把。但从目前国内的情况来看,30岁左右的数学博士,能够被赋予独当一面的科研机会的人很少,短短的黄金创造期一闪即逝。社会风气造成的科学资源浪费是不容忽视的,细算起来,实在是很可惜。

  其实,真正优秀的科学家需要的决不是追捧、热炒,更不需要像足球明星、影坛巨匠那样的金光灿烂。但社会应该给他们什么?应该给他们一种崇敬,一种社会地位,一种深切的瞩目。愿更多远离了名利世界,甘为国家建设默默奉献的科学家走进我们的生活,受到我们的尊崇。也只有尊重知识尊重科学,才能给我们国家科学的复兴,提供良好的阳光、温度和水分。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
· 我国将大力推进社区教育工作
· 教育部举行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理论座谈会
· 济南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不准“留洋”
· 我国青少年性教育面临三大难点
· 教育消费黑洞有多深
· 公款上学,教育的另类黑洞
· 国内第一个“教育”上网卡面市
· 外专局与美国美中教育服务交流机构庆祝合作20周年
· 安全教育警示片《人命关天》在津首映反响强烈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