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党组中心组23日下午举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题学习会,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周济主持。他强调,必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李培林研究员作了《在改革和发展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专题报告。李培林从构建和谐社会战略任务提出的过程谈起,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依据、面临的新形势和需要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以及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需要把握的问题等进行了详尽而生动的阐述。他提出,目前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着力解决经济与社会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以及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等问题。认识和谐社会的内涵,需要把握和谐社会与理想社会、富裕社会、稳定社会、公正社会、小康社会的关系,并且牢记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而伟大的任务。
专题报告受到与会同志的热烈欢迎。教育部党组成员赵沁平、吴启迪、李卫红、郑树山、郭向远结合教育工作实际在会上作交流发言。
周济在学习会上指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不懈追求的目标。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进方向。共产主义是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人类最美好的理想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朝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前进的重要阶段,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一致的。坚持育人为本,要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紧密结合起来,用远大的目标塑造崇高的理想,用崇高的理想培育青少年,最终统一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之中。
周济指出,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必须切实推进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健全现代化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教育均衡发展,重点加强农村教育;维护教育公平公正,保障人民群众的受教育权;坚持从严治教,加强教育管理;强化政府保障责任,确保教育优先发展。
周济要求教育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加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学习、宣传和研究,明确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历史使命和主要任务,切实增强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学习中切实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研究问题,推动工作,努力开创教育工作的新局面,真正把教育办得让党和政府放心、让人民满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教育部党组学习中心组的成员及教育部机关各司局和直属单位的负责同志120余人参加了学习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