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新闻
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看教育:教育之花绽放香江
2007-07-02  中国教育报  高靓

字体大小:

教育之花绽放香江

——访香港特区政府教育统筹局发言人

  香港回归祖国已经整整十年,这十年中,香港的教育有着怎样的变化和发展?近日,本报记者对香港特区政府教育统筹局发言人进行了采访。

  教育制度:时代责任推动全面改革

  记者:香港回归后,教育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和发展?

  发言人:香港教育的咨询机构——教育统筹委员会在2000年的《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议》中指出,当时的教育还存在诸多不足,“教师负担甚重,但是学生学习效果却不显著;学术学习集中于应付考试,而欠缺学习能力的培养;学校生活单调,学生缺乏全面的学习经历;学生的学习局限于应付问题,而甚少有思考、探究和创新的空间;而终身学习的途径亦不够畅通”。

  在这样的背景下,香港特区政府自2000年年底起,展开了以“终身学习、全人发展”为主旨的教育改革。这次教育改革牵涉的范围广阔,可归纳为7项重点,包括课程改革、语文教育、加大对学校的支持、教师专业发展、招生机制改革、学生评价机制改革以及增加大专以上教育机会。其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达到“乐于学习、善于沟通、勇于承担、敢于创新”。

  记者:十年来,香港教育改革的效果怎么样?取得了哪些成就?

  发言人:过去十年,特区政府在教育方面投入大量资源。在香港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教育改革蓝图所建议的措施相继落实推行,香港教育制度经历了重大的转变,教育的各个方面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可以说,香港教育在朝正确的方向迈进。

  目前,我们已制定了学校发展及问责架构,着重推广学校自评及评估文化;落实了学校和课程的多元化发展;鼓励办学团体营办“一条龙”学校,连贯中小学课程;在选择学校及课程方面,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机会;在高等教育阶段,适龄学生接受大专以上教育的整体比率,由2001至2002学年的约38%提高至2006至2007学年的64%。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03年进行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显示,在全球41个国家和地区的15岁青年中,香港学生的数学能力独占鳌头,解难能力和科学能力分别名列第二和第三,这也反映了近年来香港教育的成功。

  招生政策:从“层层筛选”到“机会均等”

  记者:我们注意到,香港在中小学招生制度改革中,有一项叫做“一条龙”办学模式,它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发言人:香港的一些小学和中学有“直属”或“联系”关系,由同一办学团体管理。香港特区政府鼓励中小学之间加强联系,在自愿的基础上申办“一条龙”学校。这种模式下的中学必须有能力接收对口小学的所有毕业生,还须保留15%的学额,供其他小学毕业生申请入学。

  当然,“一条龙”学校是以中小学自愿为原则的,并非所有学校都采用这一模式。目前,香港大部分中学招生采取的是统一派位制度,学生选择入学的机会均等。

  记者:推行“一条龙”学校和统一派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改革针对的是哪些问题?

  发言人:中小学招生制度的改革,主要是为了免除小学升初中时对学生的筛选和过度竞争引起的教育不公平问题。过去,学生升初中的主要依据是统一的学能测验分数,因此香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应试教育的问题。2000年的教育改革中,我们取消了学能测验,以学生小学五、六年级的校内成绩为主,实行统一派位,注重让具备不同能力的学生有机会一起学习。采用“一条龙”办学模式,还可以增加课程、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经历的连贯性,增进学校对学生了解,减少学生升学时可能遇到的适应问题。

  课程改革:从“偏重智育”到“学会学习”

  记者:课程改革也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香港中小学的课程有哪些改变?

  发言人:香港的九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打破以往偏重“智育”的课程模式,把课程结构扩展为学习领域、共通能力、价值观和态度3部分。课程改革将现有的所有中小学学科编入8个学习领域内,包括中国语文、英国语文、数学、个人社会及人文、科学、科技、艺术和体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了学科之间的连贯性,削减重复和繁多的学习内容,促进跨学科合作,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科技,拥有解决问题及自我管理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即将实施的新高中课程,则设立了中国语文、英国语文、数学及通识教育4个核心科目,并为学生设置20个选修科目及应用学习课程,让学生有多元化的选择,可更全面地探索自己的兴趣,使学习达到专与广的平衡。

  母语教学:不懈推动促进个性学业齐发展

  记者:我们知道,推行母语教育也是香港回归后教育的一个重大变化,香港有哪些做法推行母语教育?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发言人:根据香港特区政府在1997年9月颁发的《中学教学语言指引》,学校从1998至1999学年的中学一年级开始,须以母语教授所有学科,并逐年把母语教学扩展至中学各年级。在实施《中学教学语言指引》后,有300多所学校在初中阶段以汉语为教学语言,112所学校以英语为教学语言,这一情况保持至今。语文教育政策在2005年作出检讨,香港特区政府从学生整体利益出发,基于教育理念和自1998年以来推行母语教育的经验,决定继续维持母语教学政策。

  教育交流:在进一步开放中扩大优势

  记者:国际化一直是香港教育的优势,回归之后,香港教育是否保持了这一优势?

  发言人:香港作为亚洲的国际都会,眼光和目标均不应受疆界所局限。我们必须吸引优秀的学生来港就学及留港工作。为此,我们营造了便于文化交流的环璄。现在,我们对非本地研究生的数目并无限制;至于其他由公费资助的课程,非本地学生的数目可高达院校学生人数指标的10%。

  记者:最近几年,香港高等教育开始招收内地生源,在内地引起了高度关注。那么,香港民众和社会对此有何反应?教育统筹局对此的态度又是如何?同层次以多元化的模式展开了合作和交流。现在内地学生可以来港就读经评审的全日制学士学位及以上课程和副学位课程,以及8所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院校的非全日制研究生院课程型学位,而研究生院研究型学位则不设任何非本地生学额限制。内地学生也可以来港参加学士学位或以上程度的交流计划,为期最多一年,名额不限。

  让更多内地学生来香港读书,不但可扩展两地学生的视野,还可以提升学术水平,促进良性竞争,对两地的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都是有利的。我们热切期望与内地教育界保持密切的伙伴关系,在培养人才、推动两地院校合作交流等方面加强合作,缔造互利共赢的局面。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香港教育开支630亿港元 占政府经常开支五分之一
· 香港教育局长回应国民教育质疑:要"洗脑"很困难
· 中国科学报:香港教育的国际范儿
· 香港教育局欢迎63所内地高校免试招收香港学生
· 回归十年 香港教育充满港人治港的自主与自信
· “一国两制教育同根”:香港内地教育交流活跃
· 教育部:内地与香港教育交流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局面
· 香港大学生为啥青睐北上实习
· 万余名香港学生在内地求学
· 深圳七校招收双非学童 深港两地共解“学位冲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