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路都不通难道逼着我们去腐败?
陈真云老家的一位朋友是中学校长,不久前答应接收芬芬,但是必须尽早回去。
这里又出现了一个问题。北京是要参加会考的,只有会考成绩都合格才能拿到高中毕业证。但是如果参加完所有的会考基本要等到高三第一学期结束。
“这显然已经来不及了。”陈真云说。老家的学生基本在高二就结束了所有的课程,高三只剩下“两天一小考、三天一大考”,集中强化考试培训了。
如果一上高三就回去则意味着女儿拿不到高中毕业证,但如果拿了证就会赶不上老家的强化训练。
像很多人一样,陈真云也想到了出国留学这条路,他们也跟一些留学机构深入地沟通过。不过,陈真云还是不希望走这条路。
因为,他想不通:“为什么我的孩子在自己的国土上不能顺利地求学,国外却反而敞开了大门?!”
正路走不通就会想到邪路。
陈真云的一个朋友跟他有相同的烦恼,见人就哭诉。她知道,现在挡在面前的关键问题就是户口,所以到处求人“买”户口,“哪怕倾家荡产都愿意”。
“很多家长没有办法、现实逼着他们去腐败。”陈真云说,实在没办法弄到户口,我们就想办法改宗教、改民族。这样至少还能争取加分,孩子也能少受点儿损失。
陈真云的办法跟很多人不一样,他还是希望能促进高考政策的改革。
利用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征询意见的机会,他向教育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陈真云指出,对于长期人户分离的学生,可以采取高考和高校招生录取分开的方式,允许这些学生在借读地参加高考,但不占用当地学生的招生名额,按照学生在借读地高考所取得的成绩,回到户籍所在地的原籍参加高校的招生录取。
他认为这个做法可以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在借读地参加高考的问题,同时又不影响借读地的招生计划和升学率,既维护了人户分离学生家庭的权益,也给他们的家庭带来了稳定。对于户籍地来说,也没有增加额外的负担。
令这家人高兴的是,前不久陈真云被请到教育部,专门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芬芬很认真地对父亲说:“我真感动,知道你们一直在为我操心。”
陈真云一家很乐观,他们开始了新一轮的期盼。
(记者 樊未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