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新闻
易坛神童讲解易经智慧 百余北大学子无缘经典
2010-11-08    

字体大小:

  领北大学潮- 品千年智慧-做文化达人

  百余北大学子无缘千年经典

  晚上七点多了,百余名北大学子还在2号教学楼前面徘徊,只因课室的容纳数量有限,未能如愿聆听张泊先生的《易经智慧》公开讲座。这次公开课是由北京大学外聘顾问、国际易学文化研究协会副会长张泊主讲,通过“‘易’的意义和作用,地利、风水、人和”等内容,深入阐释中国国学经典《易经》的内涵与应用。

  据校方解释说“我们是近期开始深入易经教育等内容的,以前主要针对EMBA和总裁班设置了此项课程,现尝试着面向全校学生开公开课,没想到同学们有这么大的热情,容纳260人的课室挤了300人,实在是进不去了!”

  《易经》又说《周易》,相传为周文王所作,被尊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古代帝王、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作为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易经》对于后世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都产生了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

  与此同时,《易经》也是一部争议颇多的古书,由它衍生出来的谶纬文学、看相算命、奇门遁甲等,又让人们对这部堪称经典古书萌生了诸多神秘感与猜测。近代以来,因其本身所具有的争议性,《易经》常被用于企业经营管理、传统文化学术研究等领域,在学校教育等范围鲜少涉及。

  而作为中国历史最为久远、文化底蕴最为深厚的高等学府之一,北京大学一直十分重视对于中国传统国学的普及教育与发展,曾经开办北大国学智慧研修班、北大国学百家讲坛、北大国学大师研修班等培训课程,借以传播中国国学传统文化。翟鸿燊、于丹等知名人士也曾登台北大讲解国学。本次张泊先生的“易经讲堂”,则是北大对于传统国学文化的又一次传扬。

  如今,随着科技资讯的日益发达,西方文化的渗透扩张,中国传统文化出现了严重的流失现象。特别是在青少年之中,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和价值观的重度缺乏,更是导致了年轻人之中日益浮躁的社会风气。这种现象的愈演愈烈,引发了众多专家学者迫切呼吁:“重建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并将其深入根植于基础教育之中。”

  而北京大学对于国学等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播,无疑是对于的这一呼吁的最佳回应。然而,易经智慧对于北大学子是否适合也许是教育工作者更需关注的问题,当前易经的商业用途已经非常广泛,从企业的战略规划,到团队项目管理,再到客户市场的运作,几乎都能得以相应的渗透,风水大师、易学大师一时风水水起。学生阶段重在求学、立志,这样一部洞悉宇宙人生奥秘的典籍如何有的放矢的运用依然是年古不变的话题。

  张泊简介:

  张泊先生年幼时受祖辈和家族的易学熏陶,十六岁就以学易有成,名誉八方。在此基础上,张泊老师继续刻基研易,广博众长,通过大量的实践完善了《中华汉字姓名学》体系,并创建了“天道奇门遁甲”,二十三岁担任国际周易文化研究会执行副会长,被当代易学界誉为易学奇才,被外界友人誉为“易学神童”。

  张泊先生现任《中华汉字姓名学》研究会会长,中华风水策划团总策划,国际易学文化研究协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易学社首席顾问,天道国际首席策划师等。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新讨论中心:周易进中小学教材,教学生算命?
· 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碰”上先进科技
· 传统文化教育需要分级教材
· 湖北中小学将有传统文化专职教师
· 今天,我们如何向传统文化致敬
· 传统文化提升个人素养 "90后"暑期热衷学国学
· 易中天:在传统文化中找到为现代化服务的东西
· 将传统文化经典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 重拾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自信(图)
· 教育部长陈宝生谈传统文化进校园要做好3件事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