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新闻
民间慈善能走多远 “免费午餐”期待政府接棒
2011-05-11    人民日报

字体大小:

  如果能促成政府、社会组织和民间力量更大范围内的良性互动,这一计划可能成为政府与民间协同共治的范例

  上图为5月3日,广西上林县澄泰乡东红村东红小学的学生在吃免费营养午餐。下图为4月19日,广西上林县澄泰乡东红村东红小学同学们在吃“粥瓶午餐”。(拼版照片)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当日,广西南宁市在上林、马山和隆安三个县启动“南宁市贫困县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免费午餐”工程。这三个县贫困山区的13万余名学生从此告别“粥瓶”,享用包括米饭、蔬菜、肉类在内的营养午餐。此前,这些贫困山区的学生曾因为学校条件落后、离家较远等原因,不得不用饮料瓶从家里带粥到学校当午餐。

  推荐阅读"免费午餐"微博公益创奇迹 22小时筹善款90万
  推荐阅读贵州小学生常年饿肚子 广东网友供3年"免费午餐" 

  3元,是一瓶饮料的价格;3元,也是贫困山区小学生一顿午饭的花费。3月以来,由一些媒体人发起、众多网友参与的“免费午餐”计划,在网络上汇起一个又一个3元,在为这些孩子们捧出盛满爱心的免费午餐的同时,也抛出了“民间慈善力量到底有多大”、“民间慈善究竟能走多远”的悬念。

  短短两个月,“免费午餐”计划已经募集了近两百万善款,让7所学校的孩子们受益。“微公益”的“大效益”,让人感动振奋。它又一次印证,抚慰伤痛、救济困顿,是许多普通人最朴素的心愿。正如诗人所言,“如果能解除一个生命的痛苦/平息一种酸辛/帮助一只昏厥的知更鸟/重回巢中/我就不虚此生。”细微善行的汇聚,又岂止是让鸟儿重回巢中?它有着温暖整个社会的力量。

  “免费午餐”的背后,显现的是一些新慈善理念的确立、一种新运作模式的探索。从公布善款数量、组成监督团队、多人校验支出等措施中,我们看到,媒体的手段、制度的保证、透明的程序,正在给慈善注入强大的正面力量,激活那些蕴含于普通人的慈善之力。慈善不只是有钱人的事,也不只是单向度的捐款捐物。

  然而,恰恰是这种“力量”的增大,让第二个悬念开始加重。

  近日,“免费午餐”的活动组织人发布了23张支出收据,每张上都摁有手印。尽管有一些制度化的探索,但随着参与者日益增多、收入支出更加复杂,资金筹集、管理和监督,都已经不是原始的契约方式能支撑的。而且,不具备独立法人身份的民间公益组织向社会募款,也难免非法集资之嫌。这一问题,也是去年“壹基金”曾经面临过的困境。

  这种困境,既反映了我国慈善制度还不够完善,也说明民间慈善虽可以打补丁、但无法替代政府某些职能。免费午餐背后隐含着营养权这项基本的权利,它与生命健康权息息相关,也关乎社会公平公正、长远发展。提供物质上、经济上的支持,提供保障这一权利的法律程序和服务,本是政府应尽之责。正因此,“免费午餐”若想覆盖更多学校,温暖更多孩子,当下尤其需要政府“给力”。

  当然,政府接棒,不等于社会放手。民间慈善,是社会救济的重要渠道、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更何况,在免费午餐之外,还有营养早餐、平安午觉等行动;在山区学生之外,还有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群体。不仅是免费的午餐,也不仅是孩子们的营养权、发展权的保障,更是整个社会的公平公正,都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携手努力。

  据媒体报道,“免费午餐”计划已开始与公募基金合作,广西、湖南等地政府也正积极推广类似项目。如果这一计划能促成政府、社会组织和民间力量在更大范围内的良性互动,就不仅仅是解决孩子的午餐问题,更可能成为政府与民间协同共治的范例。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免费午餐”基金首晒账单 274天总筹款1833万
· 免费午餐倒推政府决策导向 评论吁加深官民互动
· “免费午餐”网聚“微”力量 民间慈善堪当大任
· 对话免费午餐项目发起者:用公益弥合社会割裂
· 政府回应免费午餐行动 民间探索引领国家行动
· 四川第一所免费午餐学校开餐 首批5所学校受益
· "免费午餐"微博公益创奇迹 22小时筹善款90万
· 别指望公共WiFi永远是“免费午餐”
· 订餐软件高校“圈地” “免费午餐”能走多远
· 深度报道:“三无老师”和她的免费午餐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