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新闻
戴家干解读未来高考 建多方位多层次评价体系
2011-06-08    光明日报

字体大小: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解答:

  未来高考怎么考?

  6月7日牵动全国亿万人心的高考拉开帷幕,学生紧张,家长紧张,作为国家最主要的选拔人才方式,全社会都在紧张地期待。从1977年恢复高考录取率4%到今年全国录取率72.3%,从完全“手工”管理模式到实时监控全国15万个考场……三十多年来,高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么在未来,又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发生?光明日报记者今天就此话题专访了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

  记者:面对高考,考生有些紧张很正常,但是许多家长比考生还紧张。这个时刻,您对考生和家长有什么忠告或者提醒么?

  戴家干:对家长来说,我觉得现在最主要的是不能紧张。为孩子能考上一个理想的学校,紧张是很正常的,我们中国的传统也是很重教育,特别是家长关心孩子。但是在这几天时间里面更主要的是关心孩子身心放松。在这个时候,千万不要让孩子有什么压力。哪怕你把紧张表现在脸上,孩子都是有感觉的,有压力的。所以我觉得,更主要的是在生活上的关心,要在生活上照顾好孩子。

  对考生来说,高考不是你跟别人争,其实就是你自己和你自己比拼,把你会做的全部做对,就可以了。要放平心态,发挥好水平。

  记者:放平心态是关键。实际上近年来高考在不断改革,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在努力让社会放平对高考的心态,比如不再一考定终身、分省命题、新课改等等,您能介绍一下高考改革的成果和趋势么?

  戴家干:目前高考制度为广大群众所拥护,2007年我们做过大型的社会调查,95.7%的人认为现行的高考制度是公平的。但是也有92%的人认为还要改革,这充分反映了对高考制度认可的程度,认为是当下最公平、最公正的选拔人才的制度。但是这项制度也需要进一步的完善,进一步的改革。

  考试中心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重点在做这样一些事情,首先是建立教育考试的国家题库,国家教育考试题库建设,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安全问题。更主要的是改变我们现在命题的理念、方法、手段、技术,更好的实现公平、公正,服务于我们的教育、教学的评价,更有利于人的全面的、个性的发展,这个是很重要一环。

  其次是建立了国家教育考试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现在社会的发展,很多不确定因素都会发生。比如说大的灾害,必须要有预案。我国高考是在同一个时间,那么多人,在完成同一件事情,这个在世界上也确确实实很少有。社会关注度也极高,所以必须要有一个预案,来考虑到安全问题。

  第三是建立了国家教育考试管理服务平台。就是利用高科技技术,把过去单纯的、手工的、传统的那种管理模式纳入到一个有现代化技术为支撑的管理模式。特别是提出了标准化的考场监控录像,现在我们平台已经做到对31个省市场区的视频指挥,同时全国有15万个考场做到了实时的监控。同时对我们试卷存放的2600个保密室也实施了实时监控。安全是我们考试公正公平一个很重要的底线,没有安全,就得不到公正公平。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教育部:计划18省份试点新高考改革 仅8个启动
· 陈志文:只有大家宽容支持 高考改革才能坚定前行
· 新高考改革下升学规划成教育市场新需求
· 借助现代科技推动高考改革
· 钟秉林:高考改革,前40年功不可没,接下来如何走?
· 人民日报:科学与公平,双轮驱动高考改革
· 李志民:高考改革既要改革考试,更要改革招生制度
· 高考改革到底会取得哪些进展与突破?
· 高考改革研究丛书出版
· “高考改革研究丛书”出版 纪念高考恢复40周年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