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市政府实事项目“扶持72所老年学校开展标准化建设”即将完成,沪上老人除了到已建成的东(浦东)、南(徐汇)、西(普陀)、北(宝山)四所老年大学就读,还可去家门口的社区老年学校,学习一技之长。学校扩容、硬件升级、课程增多……老人的求学之路越走越顺畅。
“三顾茅庐”去请老师
年轻人的电脑出了故障,爷爷奶奶熟练地帮忙找到了病因;小辈下班回家,晚餐桌上放着新鲜出炉的蛋糕面包;出国旅游,老人也能自信地用简单的英语对话,当一回背包客……除了感叹新的技能有了用武之地,老人们感触最多的是,“和小辈拉近了距离,更有话说。”
除了传统的画画写写、莳花弄草等课程,老年教育的课程表日益丰富。但师资不足可能成为老年教育发展的瓶颈。徐汇区老年大学副校长陈云感叹,老年人上课,喜欢三五成群结伴而来,并且喜欢“追星”,认准一位老师就希望跟着他一直学下去。除了在编教师,更多课程必须外聘专家和教师。一次,为了请一名老人们期待的专家到老年大学开课,她和同事们不得不在那名专家开设讲座的地方等他下课,三顾茅庐打“感情牌”。
而在社区老年学校,师资的问题更突出。杨浦区平凉街道社区学校负责人罗时文坦言,社区老年学校不是法人单位,学校没有编制,聘请专业老师和管理人员在操作中都有很多困难。
“终身教育”储备师资
为推动老年学校标准化建设实事工程,上海市教委制订了老年教育LOGO、标准色系、功能教室配置要求等,落实专人,统筹72所社区街道老年学校的标准化建设。截至8月底,上海有50个街道老年学校完成了基础建设项目,52所学校完成了教学设施设备的采购工作,建成了311个专用功能教室;另外,专用报名咨询处、老年人休闲活动室、多功能厅和老年教育图书室等场所,目前为止已建成了80个。另据不完全统计,各街镇老年学校的配套经费达3938.07万元。
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市教卫党委和市教委负责人日前来到老年大学开展调研。针对师资不足的问题,市教委副主任袁雯表示,将抓紧时间对相关政策进行调研,明年,上海有望开展针对老年大学教师的培训工作,做好师资储备。
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陈克宏表示,大力发展社区老年学校建设,是上海深入推进“终身教育”的重要举措。开设形式多样的课程和活动,不仅能让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而且能使老年人更融洽地与年轻人交流,融入时代的发展,从而体现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风采。(记者 陆梓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