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是人民的理论、是实践的理论、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伟大的,我们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信念。
6月23日为了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帮助广大党员干部、青年学生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由长安街读书会联合中央党校研究生院研究生会、团中央“青年之声”学习者服务联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主办,全民阅读促进委员会、中国青年网、“青年之声”综合服务办公室承办,共同在中央党校发起了第二十五次长安街读书会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集体读书学习活动。本次活动围绕《马克思与世界》、《建设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两本书,特邀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专家、原中央党校校委韩庆祥,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专家、教育部原党组成员顾海良,原中央编译局秘书长杨金海,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副教授刘晨光作为活动嘉宾,从书本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共同讲述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伟大魅力。读书会由财政部陈宸主持。
韩庆祥: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在谈到党员干部尤其是青年党员关于如何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如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时,韩庆祥指出,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看家本领,要不断从马克思主义哲学里面汲取智慧和滋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两次集体学习的讲话当中特别强调的,这一问题的实质是要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路径就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内容博大精深,需要学习的很多,但方法论尤为重要。哲学方法论是我们提高哲学素养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很重要的路径,也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非常重要的原则。
关于“建设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韩庆祥指出其中有五个核心要点。一是建党总思路,可概括为“打铁还须自身硬”。必须把握好思路,要对表、对路、对频道。中国共产党要建设现代化强国,必须化解矛盾、破解难题、应对挑战、抵御风险、克服危险,要做到这些,就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也必须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并以这个精神状态推进社会革命。这本身就是坚硬的铁,要把坚硬的铁打好,打铁主体必须自身硬,因为自身不硬,打铁的锤都举不起来,怎么能把铁给打好。自身硬,就是要改造好主观世界,要勇于自我革命,要硬在精神、硬在能力、硬在作风、硬在纯洁、硬在政治、硬在信念。这里讲的就是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关系,是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的关系,是客体和主体的关系,是打铁和自身硬的关系,这里面就有方法论。二是建党总框架——“四个伟大”。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一定要放在实现“伟大梦想”、进行“伟大斗争”和推进“伟大事业”的框架中理解和把握。三是从主体维度理解党的建设,即“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的“十四个坚持”,第一个坚持就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里的“一切”指的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所讲的从第二个坚持到第十三个坚持,这都是党领导一切的内容。“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有一个前提,党必须把一切领导好,党只有把一切领导好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一根本政治原则才能立得住。党怎样才能把一切领导好?党自身要好,党自身要好就必须全面从严治党。四是从客体维度理解党的建设,即抓好全面从严治党。五是建党的落脚点,即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最强大的政党。习近平总书记用一句话来表达,“我们党要搞好自身建设,真正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一个政党”。这句话体现了总书记的政党自信,只有政党自信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才能真正立起来。
顾海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改变当代世界
在谈到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要义,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改变世界时,顾海良指出:第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马克思同时期批判资本主义的理论和思想家大多是从伦理上道德上来谴责资本主义,而不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因而认识不到资本主义的实质;第二,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是为了改变人类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第三,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马克思本人也从来没脱离实践,包括他个人参加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等;第四,马克思主义是开放、与时俱进的理论,马克思从来不把自己的理论看作是理论终结的真理,而是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变化而不断的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
在阐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脉相承的关系时,顾海良指出,第一,二者都属于同一个理论体系,具有同样的理论目标。马克思主义发展于19世纪,主要阐释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把课题向前推进了一步,即社会主义如何在与资本主义共存的条件下推进和完善发展社会主义。第二,二者理论要义是一脉相承的,都以人民群众的实践为根本,以解放全人类为政治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来看待和解决新时代中国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所以与马克思主义有一脉相承的关系。顾海良特别强调,不但要看到二者一脉相承的关系,更要看到中特理论的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我们不能“躺在”马克思身边,而要“站在”马克思身边。我们不能当“啃老族”,马克思说过什么我们就做什么,没说过的好像就不能做,而应该“站在”马克思身边,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研究当代世界,改变当代世界,与时俱进。
杨金海: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与唯物史观
在谈到唯物史观对人类社会和人类历史的影响时,杨金海指出,马克思思想的科学性最主要体现在他发现了唯物史观。在马克思之前,人类对社会历史规律的了解几乎为零,更谈不上自觉地改造社会。如果没有唯物史观,人类至今可能还在黑暗中摸索。唯物史观的问世使得人们在社会历史面前豁然开朗,不仅知道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未来发展的走向,而且懂得了如何自觉改造社会,使社会更好地为人类造福。唯物史观带给了人类智慧和光明,为人类指出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特别是为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指出了自由和解放的道路。由于唯物史观以及与之密切联系的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成为指导人类改变社会历史的伟大思想指南。
在阐释唯物史观的发现过程时,杨金海指出,唯物史观的发现主要是马克思的功劳,但恩格斯也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也是当时工人运动领袖们长期探讨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还是19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特别是工业化条件下工人运动的产物。唯物史观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更加熠熠生辉。
刘晨光:建设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在谈到在我国建设一个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领导有力、充满活力的强大政党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思想方面具有的重大意义时,刘晨光指出,党的建设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这个主题之中非常重要,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我们的党之所以能成为伟大的政党,与马克思主义本身的伟大密切相关。
刘晨光还强调,一个强大的政党应该具有强大的政治引领力、民心感召力、组织动员力和自我革新力,这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党要紧紧地和人民结合在一起,以人民为基础,为人民利益而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这是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强大政党建设的学习研讨,使广大党员干部、青年学生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伟大,领会了“建设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的重要性及手段方法,明确了进入新时代我们仍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道路自信。共同以读书会的形式学习马克思主义对其传播及与时俱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以书会友,党建治学,相约长安街读书会。(连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