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专题 > 抗震救灾 重建家园
民政部:地震救灾有两难点:学生是抢险主要对象
2008-05-14  新华网  

字体大小:

  国务院新闻办于13日下午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民政部副部长罗平飞、中国地震局新闻发言人张宏卫等介绍四川汶川地震灾害和抗震救灾进展情况,并答记者问。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王振耀在回答中国日报记者有关中小学教学楼倒塌的问题时表示,倒塌的房屋不仅仅是学校,其中北川县民政局的楼也倒塌了。至于关于学校方面的抢险报道比较多,国新办新闻局局长郭卫民表示,这是因为学校在发生地震时正在上课,人员相对比较集中,而且学生又是要抢险的主要对象,所以媒体会报道得多一些。以下是实录。
 
  [中国日报记者]我有两个问题,请问一下在地震之后,抗震救灾工作中的难点是什么?请介绍一下有关次生灾害和有关天气的情况。第二,我们看到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的报道中屡次提到有一些中小学教学楼倒塌,掩埋了很多人,但是我们没有看到有政府大楼的倒塌情况。请问在以后的抗震救灾工作当中,会不会有意识地加强医院、教学楼等方面的安全措施。同时,因为地震局的专家也曾说过,四川的汶川地区处于地震带,请问在此之前,该地区的房屋建造有没有一些抗震方面的安排?谢谢。

  [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 王振耀]我想首先回答一下第一个问题,关于当前救灾的难度。大家都知道,汶川这次地震是西部地区建国以来发生的损失最大的一次破坏性地震。大家都知道,死亡的人口比较多,由于灾区处于山区,救灾困难比较多。

  有两个难点,第一难点是交通,交通现在非常困难。大家知道温家宝总理昨天到达灾区,但是要进到汶川,也是极其困难的。

  第二个困难是灾害波及的人口多,因此需要调度的救灾物资是大量的。我可以给大家一个数据,过去每年较大的灾害,全国调的救灾帐篷一般是三四万顶,最多是五六万顶,这就算比较多的。但这一次,绵阳就提出需要五万顶帐篷。一个灾害,一个地方需要这么多的帐篷。实际上不仅仅包括帐篷,还有其他救灾物资,需要的量相当大。因此,现在这样调度、筹措、运输这些救灾物资,并且及时地发放到灾民手里面,对我们来说难度也比较大,因为交通不方便。这是第二个难题。

  另外就是自然因素,大家都知道,一般地震之后,最不希望的是下雨。大家也看到了天气预报,恰恰灾区在下雨。所以,这样次生灾害就会增加灾区一些其他方面的困难。大家可能在电视上也看到,温家宝总理在前方坐镇指挥,要求务必今天把道路打通,人员能够进去,对灾区进行全面的救助。

  至于刚才你问的第二个问题,房子倒塌的问题,我也可以给你提供一个信息,倒塌的房屋不仅仅是学校,因为学校中孩子们被掩埋,这是我们最关心的。我也告诉你一个信息,北川县民政局的楼倒塌了,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也可能有伤亡,政府的房子也不都是那么坚固的。

  [郭卫民]我再补充一下,据我了解,关于学校方面的抢险报道比较多,和它的极端重要性有关。因为学校一般下午的时候都在上课,人员相对比较集中,而且学生又是要抢险的主要对象,所以媒体会报道得多一些。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民政部:独生子女烈士父母将获多项帮扶
· 民政部披露“天使妈妈”调查结果
· 六部门出台意见加强青少年事务社工人才建设
· 民政部会同财政部向灾区下拨救灾应急资金3.6亿
· 78个试点地区探索建立新型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制度
· 民政部:夺刀考生有望公派赴美学开救援直升机
· 民政部:慈善表彰将针对儿童项目组织相应倾斜
· 民政部公告汶川特大地震救灾捐赠款物及使用情况
· 生命探测技术原理及现状概述
· 教育部回应“学生跑步取暖”:已要求地方迅速解决中小学供暖问题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