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专题 > 学生体质
多所大学推出“跑步打卡” 未完成将影响学业
2016-08-02  新华网-新京报  

字体大小:

  近年来校园长跑猝死事件时有发生,大学生体质问题持续引起社会关注。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提出,将对2016级本科生的课外锻炼实行运动打卡考勤,未完成规定次数,将影响体育成绩及奖学金评定。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在学生中实行运动打卡,此前已有一些高校试水,而在执行过程中,也伴随着学生对运动被“强制”的质疑,以及执行过程中的管理问题。

  学生运动需打卡记次

  北师大在刚刚发布的《关于落实我校开展本科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通知》中提出,大一学生每学期要在校内具备打卡考勤条件的运动场所自主锻炼不少于30次,大二及以上年级的学生,每学期不少于15次。而且,早晨的自主锻炼时长每次不少于20分钟,其余时间的自主锻炼时长每次不少于30分钟。

  《通知》要求,未完成学期课外自主锻炼次数的本科生,不得参与所在学年的三好学生等综合类奖学金,所在学期修读的体育课程成绩以缓考记录,待补足锻炼次数后予以补录。

  学生质疑“纳入评优”

  在学生中实行运动打卡,已有清华大学、北京建筑大学、武汉大学等多所高校试水。

  清华要求学生参加跑步锻炼,并且要“刷脸”3次完成打卡,甚至还为了配合学生更好地完成,推出了专门的APP。武汉大学也通过一款APP对本科生的环跑进行核算,考核计入体育成绩的20%。

  据媒体报道,去年,北京建筑大学就曾要求大一大二的学生定时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及路线范围内跑2000米,还在路线上设3个打卡点,每跑到一处就需打卡,而且打卡机还会自动拍照。要求学生每学期至少要长跑锻炼打卡30次,否则体育课成绩将被记为不及格。

  以这样的方式要求学生参与锻炼,并且完成度要与学业成绩、评奖评优挂钩,在高校执行过程中,有学生吐槽表示,运动应该依靠自觉,有一定自由度,学校此举,有一种“强制”色彩,这就会让人觉得运动是为了完成任务,失去了运动的快乐和意义。

  而且,还有学生向新京报记者透露,学校的运动要求,实际上已在执行过程中被大打折扣,“因为时长限制比较宽松,所以有的人只是散散步、遛个弯儿就当作锻炼了,根本就不能起到任何作用。”

  追问

  1 是否属于“强制锻炼”?

  专家称大学生不运动,学校有必要引导,运动过程不应强制

  一面是学生体质测试的不达标以致增加其运动量迫在眉睫,一面是学生对学校“强制锻炼”手段的质疑,高校此举是否真的让运动变了味儿?

  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当前很多大学生的课余生活都是以“宅”为主,长期不运动,怕累怕出汗,导致体质较差成为一种现象,“学校有必要引导,甚至采取措施,要求学生参与运动。”

  2014年,为切实提高高校学生健康水平,从根本上扭转下降趋势,教育部曾印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女生的800米、男生的1000米等都被列入必测项目,如不达标,将无法拿到毕业证。但是,在《标准》执行的过程中,接连有大学生在体测跑1000米时猝死。

  储朝晖表示,这正是由于我国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直至高等教育的全过程,偏重于文化课,忽略学生的体育训练与体能培养,由此累积,导致我国青少年普遍缺乏运动,体质偏差,由此引发跑步猝死事件的发生。

  “根据要求,青少年必须保证一周至少三次、每天至少一小时的课外体育锻炼,目前各高校的要求并不高。”储朝晖认为,就算没有国务院及教育部的规定要求,高校也应该有相应措施加强学生的运动量。

  但是他建议,学校不应对运动过程进行强制要求,打卡应该只作为一种要求形式,要让学生有选择余地,“应该通过更多的运动形式、活动、奖励机制等,激励学生积极参与锻炼。”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贵州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纳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 国家规定每天锻炼1小时 学生拒上体育课只为写作业
· 青岛多举措提高学生体质 体育课可按兴趣编班
· 大中学生体质下滑成事实 体育或纳入高考科目
· 教育部负责人就学生体质健康三个办法答记者问
· 教育部印发《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三个文件
· 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
· 教育部关于印发《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
· 20米往返跑取代千米跑?进步还是倒退?
· 中小学长跑铅球等多项被取消 学生身体素质下降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