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专题 > 在线教育
在线教育:科技 扩大文化辐射半径
2014-05-13    人民日报

字体大小:

  在线教育、数字出版、二维码导览……

  科技 扩大文化辐射半径

  5月8日,网易“中国大学慕课平台”正式上线。此前,新浪公开课、淘宝同学、100教育(YY教育独立品牌)等商业网站已经逐渐积累起一批活跃用户,北大、清华、复旦等国内一流高校也先后登陆慕课平台并上线了课程。

  这种得到商界和教育界双重推崇的在线教育,体现了科技和文化产业融合所能产生的1+1大于2的效果。除此之外,大数据电影营销、二维码导览、数字出版、3D打印的广泛运用,则让人们看到了这种融合的宽广空间。

  技术,改变了人们与文化接触的路径

  2013年被称为中国慕课元年。去年10月,清华大学发布了中国大陆第一个由高校主导的慕课平台“学堂在线”,第一批上线了《电路原理》《中国建筑史》等6门课程,吸引了一大批学习者。

  “截至目前,在线听课人数已经达到20万人次。”“学堂在线”平台负责人、清华大学教授孙茂松介绍,在线教育的基础是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科技,学习者每时每刻的学习行为都会被记录下来,形成一个大数据。比如反复观看某一段视频,或某一道题做了好几遍都通不过,就说明这个知识点是难点。比对其他人的学习状况数据,系统就能分析出该学习者处于什么水平,并给他推送合适的课件和习题,学习者不需要适应别人的进度,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时间和理解的速度安排学习进度,更个性化,也更有针对性。“而这些定量化的评估,对老师改善课程体系、把握难易程度都有参考,而不是像传统课堂老师大多数时候靠的是感觉、经验。”

  “通过字幕检索抽取某一门课程的重要概念,建立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就可以构建知识图谱。有了图谱,学习者甚至可以打破传统的知识习得顺序,根据自身知识积累跨学科学习。”孙茂松说。

  从相对封闭的校园到开放的互联网,从精英授课到全民教育,网易公开课产品经理陈衡鑫认为,在线教育正在刷新人们接受教育的路径。从下载课件笔记到在线授课视频,再到慕课学习,在线教育的兴起,极大地促进了教育公平,甚至将改变人们的思维模式。

  这一切的实现离不开科技的力量,科技正日益渗透到文化产业的方方面面。

  作曲的草稿需要试听,原来需要找一支乐队来排练、演奏,现在只要将草稿输入相关软件,整个曲子就可以以电子音乐的形式呈现出来。多名云南艺术学院的毕业生将二维码嵌入到艺术作品中,观众用手机扫一扫,就可以了解作品创作的背景和蕴含的思想。在动画产业,通过对人身体动作的定点捕捉,将对象的运动轨迹真实记录并转换为虚拟的三维模型,动画就能变得更加逼真……

  “科技手段的应用,实际上有助于放大文化内容的辐射半径。”文化学者、北京市社科院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沈望舒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科技已经是文化产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如何激发在线教育中的师生共鸣?
· 教育部发布《直播类在线教育平台安全保障要求》
· 在线教育如何进行质量评估?
· 余建波:重构高校高质量教育教学新形态
· 什么因素影响学生选择线上还是线下学习?
· 孙茂松:在线教育和人工智能的挑战与思考
· 汪潇潇:融合式教学是教育全球化的重大契机
· 我国在线教育交出亮眼成绩单
· 第四届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智慧教学研讨会举行
· 28部门联合发文,有序发展在线教育!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