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蓓:
信息化建设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两者像鱼和水一样“不可分离”。现在每个学生的成长都离不开网络,需要通过网络来汲取全世界的知识,如果没有网络支持,学习和生活都将无法进行。
高校信息化现阶段发展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力短缺。横向对标,美国的一流大学校级IT人员普遍有200~400人,哈佛大学拥有多达800人的信息化队伍。北京大学包括外聘有100多人,清华300多人,中国高校的IT人员普遍只有20~30人。人力短缺使信息化部门难免顾此失彼,对于很多新的想法和思路也无法落实。当然,这也从另一个角度体现出了中国高校的信息化队伍的工作能力和效率,人手不够就靠能力和加班来凑,这需要在未来慢慢转变观念,理顺信息化管理制度和用人模式。
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各高校的信息化部门及时更新观念,春风化雨,由被动转为主动。第一,IT技术部门领导需要努力去技术化,增加行政管理经验,了解学校决策程序,从学校的高度去思考工作路径和方法;第二,要主动向主管领导汇报工作,让领导清楚了解其工作内容,团队状况;第三,信息化的本质在于“用”,IT内容要“秀”出来,因此要有传播思维,做好宣传工作,形式与内容两手抓;第四,深练内功,多做储备,技术精湛,在关键时候有能力解决问题;第五,业务系统建设必须由职能部门主导,IT部门一定要摆正位置,要在把好信息标准关,把好技术标准关等层面为业务建设保驾护航。
张蓓:
1994年,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全国八大地区十所高校承担建设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CERNET示范工程”开始实施。计算中心代表北京大学承担了教育网CERNET华北地区北京大学主节点的建设和运行管理任务,为河北、天津及北京等32所高校提供互联网接入和技术服务。
经过二十年的不懈努力,北京大学与兄弟院校一起逐步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建设成为我国互联网技术的研究试验基地、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平台和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的互联网技术研究、教育信息化工程、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
2004年,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等25所兄弟院校一起共同开创了中国下一代互联网建设的伟大事业,计算中心代表北京大学承担了中国下一代互联网CNGI-CERNET2北京大学核心节点的建设和运行管理任务,为北京市22所高校提供下一代互联网接入和技术服务。目前CNGI-CERNET2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纯IPv6大型互联网,打破了国外在核心技术上的垄断,取得了多项重大创新,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当前,北京大学校园网已经成为国内高校规模最大的校园网之一,具有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用户活跃、使用率高等特点。校园网有任何停顿,都会对广大师生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产生重大影响,日益成为北京大学不可或缺的核心基础设施。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正在燕园校区建设一个2000平方米的新机房,以改善信息化平台的基础支撑条件。
在未来,面对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智慧校园等新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数据共享、大数据分析等关键应用的快速发展和广泛推进,计算中心将持续发挥技术优势,推进北京大学数据中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通过顶层设计服务全校,让各个校区、各个学科、各个院系拥有可以存储海量数据的安全空间。此前,我们已经建设了北京大学高性能计算平台,现在我们将要打造数据中心平台,解决北京大学的数据服务问题。。
张蓓:
在电力公司工作的两年,长期的驻地出差使我意识到,我不是一个可以把家庭和孩子放到一边不管的人。所以我选择放弃高收入和三居室,从企业退出来到北大网络中心做一个普通员工,做好一个妻子和母亲,从事一个技术工作者能力范围的工作,回归到“相夫教子”的传统角色中。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北大的工作也是“相夫教子”的过程。如果将北大当成一个大家庭的话,“相夫”是指通过信息化来支持整个学校的发展建设,从学校的角度用IT手段来整合资源,将学校各部门无缝连接起来,提升效率并搭建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和环境;“教子”不敢说,但自己确实始终把团队成员真正当成自己的亲人来看待,不仅关心他们的工作,更关心他们的个人成长。将家庭和工作两种角色融合而不是割裂,我想这应该是中国五千年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给我的最大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