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庆华: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对信息化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可以说,信息化是引领高校现代化,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底座”。一所大学,除了物理空间、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基本物质条件,还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信息化。
如果没有强大的信息化,没有精细化、现代化、智能化的基础设施和信息设施,那么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几乎没有可能。特别是在5G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已经全面渗透,并且成为未来科技发展创新驱动的重要支撑,大学的信息化更应该走在全国的前列,走在其他领域的前列。西安交通大学创新港的建设,就是本着这种理念创建的首个国内5G智慧校园。
郑庆华: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智慧学镇(以下简称“创新港”)是教育部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国家级项目,是陕西省和西安交通大学落实“一带一路”、创新驱动及西部大开发三大国家战略的重要平台。
创新港是探索21世纪在中国大地上如何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形态、新模式、新组织架构的全新平台。创新港的理念是建设高端人才科学研究环境,实现校区、学区、园区三位一体,物理上没有围墙,在学术和思想上开放引领的大学。这一理念既借鉴了世界一流大学的共性特征,也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
创新港一开始就定位于科技创新驱动、高端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合作、国家使命担当和国家创新平台的基本架构。
创新港的信息化建设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第一是网络基础设施物理层。首次实现了四网融合,将有线、无线、物联网与商用4G、5G网络进行融合,在国内高校是首次规划、首次实施、首次实现。如果没有统一的规划,对于创新港承载的高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功能的发挥会有很大影响。因此,园区物理空间和信息化规划、设计、建设的一致性非常必要。
第二是解决了信息的融合贯通。创新港不仅要实现网络通,更要实现数据通、业务通。既要打破传统业务系统的壁垒,包括传统大学各个职能部门业务板块如何进行融合衔接的问题,也要解决包括数据安全归口、有效使用的问题。
第三是业务的个性化、精准化,以及实时有效地分析处理和提供服务。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化应用创新领域。比如人才培养,跨校区的课堂的全场景全息直播,实现了四个校区700间教室,每个教室的教学场景以及师生之间的跨网络、跨校区的互动交流;比如师生服务,实现了科研、人事、教学所有系统的一站式服务。目前,无论是创新港校区,还是西安交通大学其他校区,都提供了面向师生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全校130多项业务,全部在这个平台上实现共享。
第四是智能化的决策、科学的分析以及面向未来的预测。我们创建了全国首个教育教学质量大数据平台,先后在国内国际许多重要的学术会议以及教育大会上进行了交流,介绍了经验和做法,得到教育部和众多高校的一致认可。这个平台为如何利用信息化、人工智能、大数据手段推动教育的智慧化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典型案例。通过该平台,我们实现了从宏观到具体、从模糊到精准、从事后到事前、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重大飞跃。利用大数据平台,学校领导可以看到学校的整体情况,甚至可以精准到师生的个人画像,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有利于为学校的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这些难题靠人工是无法解决的,只有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分析手段才能破解。
面向未来,智慧教育的需求实际上会更多,教育部及相关领导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譬如能不能建立全国教育教学质量大数据平台,让更多的高校在人工智能时代享受或者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分析手段,推动高等教育治理管理服务。国家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破解数字鸿沟,缩小教育差距,推动教育公平。
另外,信息化有利于推动考试招生和评价体系的改革。CERNET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就是实现了高考网上录取,并从纸质档案变成了网上档案,为高考效率和安全性的提升,成本的降低,以及保证高校招生录取的公平公正等,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CERNET的光纤长度,设备数量都是有限的,但是它在平台搭建以及赋予人的创造能力方面是无限的。高校要在有限的平台上,创造更加美好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