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北京理工大学常务副校长杨宾
北京理工大学常务副校长杨宾
北京理工大学“十三五”信息化专项规划坚持数据 为核心的思想,构建学校的大数据,从而形成一棵数据 为主干、系统为分支的“参天大树”。——杨宾
两年前,北京理工大学常务副校长杨宾开始负责学校的信息化工作。“常务副校长的身份可能更有助于工作推进,这样的安排也体现了学校对信息化工作的重视。”杨宾说。
对于CIO的角色,杨宾认为其核心职责是“协调”:“信息化的实施部门要有计划、有步骤、有节奏地推进信息化工作,推进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就解决问题,CIO的作用是理顺整个过程。”信息化归根到底是要实现对学校业务的重组,中间会碰到许多障碍和矛盾。杨宾表示,破除这些矛盾和阻力是他最重要的工作。
杨宾说,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转入了全新的“信息社会”和“知识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只在分毫之间。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必须与时俱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各种创新和信息资源的开发,以信息技术来促进现代化大学的创立。
杨宾认为,信息化并非一个阶段的目标或者手段,相反,它正在成为“始终伴随着学校发展的一项基础必需品。”
“双一流”建设要解决国家重大需求
《中国教育网络》:今年以来,国家提出了“双一流”大学的建设,您认为“双一流”的核心是什么?信息化在促进“双一流”建设中如何发挥作用?
杨宾:“双一流”指的是一流的大学和一流的学科。而这其中,一流的科研对支撑一流学科有着重要的作用,要进行真正的创新,要有颠覆性的技术和颠覆性的研究成果。
大学要建设“双一流”大学,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能深深地扎根中国大地,从解决国家的重大需求中寻找突破口,寻找学科发力的方向。
就北京理工大学而言,目前最优势最能解决国家战略需求的学科是信息安全,我校在这方面承担了许多重要的课题,信息安全是我们建“双一流”大学的一个重要发力点。
在“双一流”大学的建设过程中,信息化起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作用。通过信息化,我们可以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解决高校全面深化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信息化建设对于大学提高管理效率,实现扁平化管理以及实现信息的公开、透明、共享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以信息化来促进高校管理体制改革越来越得到广泛认识;二是以信息化促进大学的教学和科研改革,信息化在此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信息化如何与教育教学结合,实际上很多高校都进行了阶段性探索和实践,比较热门的就是以MOOC促进教学改革。但是在这方面我们深入得还不够,下一步应当加大力度,政策上要引导、机制上要鼓励,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
目前来说,信息化能不能深入到大学的各项改革中,最关键的还是理念和认识的问题。如果每一位校长、每一位教师能形成一个共识,意识到没有信息化我们无法更好地走向未来,无法更好地实现大学的愿景,那就意味着信息化已融入到大学的血液中。
《中国教育网络》:请结合贵校的“十三五”规划介绍一下,信息化战略在大学的“十三五”中应居于怎样的位置?
杨宾:学校的发展是一个整体,信息化是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甚至还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很多人认为信息化是一项技术工作,但实际上,这项工作往往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因此,我们应当站在学校发展的高度去思考信息化能给我们带来的改变,抓住机遇,创优争先。
“十三五”是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教育科技发展前沿,在“十三五”这个关键时期,北京理工大学进一步认准信息化这条发展之路,充分抓住和迎接信息技术对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事业带来的契机和挑战。通过实施信息化战略,北京理工大学要全面做到以信息化整合资源、优化办学效益,以信息化创新机制、提高办学质量,以信息化推动改革、激发办学活力,以信息化促进发展、提升办学水平,从而实现支撑和引领创新学校发展。
北京理工大学“十三五”信息化专项规划坚持数据为核心的思想,构建学校的大数据,从而形成一棵数据为主干、系统为分支的“参天大树”。着重实施教学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和服务信息化三个方面的工作,进而实现智慧校园建设。其中,教育信息化以实施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为目标,着力平台建设,同时在人才培养规划中实施内容建设,全面做到教学模式的变革,提升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管理信息化则以管理流程再造为抓手,结合“管理即服务”的理念,实现管理现代化;服务信息化上,一方面将管理过程中的服务做到更加人性化,另一方面在学校生活中,通过物联网等技术的实施,使其更加便捷化。
北京理工大学常务副校长杨宾
最主要的职责是统筹规划
《中国教育网络》:您认为高校信息化工作的着力点是什么?贵校在学校信息化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上都有哪些举措?
杨宾:信息化工作要想顺利进行,机制,资金,队伍缺一不可。在信息化机制上,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学校信息化建设不能政出多头,必须由学校信息化行政管理部门统一牵头,技术部门具体负责,协调各学院、部门切实分析和梳理各类信息化需求,站在学校的高度统筹协调、科学分配IT资源,消除信息孤岛,实现校园网络与数据的集中管理,促进学校整体信息化水平持续提升。
也就是说,单纯的物理基础建设不是也不应当是学校信息化部门的核心职能,信息化部门担负的最重要的职责是要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建设。
在这个认识上,北京理工大学首先改变了现有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机制,形成“3+2”的管理体系,即学校层面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层面的信息化办公室和部门层面的各部门信息化建设队伍的三个层面,和技术支持团队、信息化专家咨询团队两支队伍;其次,在“自主研发和外包采购有机结合”的思路下,进一步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在学校人才队伍建设中综合考虑,建成一支高水平的技术支持团队;再次,在整体发展建设经费相对紧张的情况下,集中力量办大事,一方面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另一方面更加有效地发挥效用,统一归口所有信息化建设经费,避免重复建设、无效建设。
我个人很看好购买服务、云服务等方式。信息化部门不必花太多人力、物力去开发和维护系统,重要的是,我们要站在全校发展的角度上,看信息化如何更好地参与到学校未来的发展战略中去,为学校最重要的几项事业提供有力的支持。所以外包、云服务是一个发展趋势,我个人很赞成。当然,目前信息安全问题是无法回避的,如果能很好地解决信息安全问题,信息化部门的工作将会更加有效。
《中国教育网络》: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提出要从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您觉得智慧校园的要素有哪些?北京理工大学是如何推进智慧校园建设的?
杨宾:首先,智慧校园的建设中,数据是一个核心。我们通过各种应用来收集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使用,使得其能够支撑学校做出各种发展决策。假设我们对学校几万名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分析,将会产生很多有意义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反馈教学,反馈管理,可以支持我们更好地做出教学、管理的决策。
其次,智慧校园是一个综合体,没有大数据、没有云计算很难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智慧校园”。智慧校园的物理基础是物联网,物联网需要大量的投资,在北京理工大学,我们计划与企业合作来逐步完成这个基础设施的建设。
总之,智慧校园就是让教师、业务部门、管理层清醒地知道我们的问题和方向在何处。
《中国教育网络》:您认为信息化在大学的下一个阶段发展会产生怎样的作用?
杨宾:信息化技术彻底地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行为方式、甚至正在一步一步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它对大学体制的改革、队伍的建设乃至在我们现代大学的建设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应地,信息化建设将对大学人才的培养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有些影响是颠覆性的,一定会让我们在某些方面和原来完全不一样。
但是,信息化发展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时刻审视,为了让师生更好地接受这一切,在信息化的环境下更好地成长,还需要付出哪些努力?
信息化带给了我们很多正面的影响,但无疑也让学生对信息的接受和使用与过去全然不同,学校的教育如果忽略这种变化,将是很危险的。
一方面,我们要强调线上加线下的学习,但是也要明白,许多学科是线上课程无法取代的,仍然需要大量的动手和实验。
另一方面,我们还必须审视和关注信息时代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相关的法律知识。通过信息素养课程的教育,让学生既能分辨网络上的不良信息欺诈信息,也能从自身做起,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
(作者:王左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