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申祖武
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申祖武
在“2018中国高校CIO论坛”期间,记者采访了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申祖武。针对教育信息化进入2.0时代的全新任务和使命,申校长提出高校CIO必须要转变观念,以“顺应信息化、主动求变革、谋求新发展”的思维模式,在新时代把握先机,更好地统筹推进高校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对于CIO的领导力,他认为可以概括为三种能力:一是推动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战略谋划能力,二是处理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复杂问题的驾驭能力,三是实施高校信息化建设规划的执行能力。
进入信息化2.0,转变观念是第一位
《中国教育网络》:您认为在转型进入教育信息化2.0时代,高校CIO应如何转变观念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申祖武:新时代赋予了教育信息化新的使命,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高校CIO必须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尤其要提升理念,主动服务高等教育强国战略,进行教育理念创新和教育模式重构。
第一,建立“顺应信息化、主动求变革、谋求新发展”的思维模式。在未来的信息时代和现代化高校建设中,顺应信息化的发展,主动作为、主动变革,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把握先机,更好地统筹推进高校自身的信息化建设。
第二,树立信息化推进大学治理现代化的发展理念。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本质特征,信息化也是推动大学治理现代化的核心驱动之一。从高校自身来看,应把信息化放在大学治理现代化层面来考虑。
第三,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信息化最重要的任务是服务于教育教学,如何把信息化真正应用于教育教学,方能符合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中国教育网络》: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您认为CIO的职能及其在大学发展战略中的作用是怎样的?
申祖武:CIO的职能可以这样描述,统筹推动高校信息化的顶层设计与发展规划,全面整合和凝聚多方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进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有效实施。从CIO在大学战略目标中的作用来看,CIO应发挥统筹谋划作用,把信息化建设规划纳入大学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同时争取列入学校“一把手”工程,将其转化为“一把手”的意志,这对形成学校集体决策并付诸行动至关重要。
制度建设在信息化时代尤为重要
《中国教育网络》:在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武汉理工大学有哪些新思路?
申祖武:从学校角度而言,关键是围绕《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提出的“八大行动”,如何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我认为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把信息化建设与学校的机构优化、清单制度、综合改革、内控体系建设相结合,五位一体,统筹推进;二是把《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与学校“十三五”信息化建设规划、“双一流”建设计划,以及一流本科教育实施方案相结合,通过结合真正推动信息化的转段升级,同时促进学校内涵提升;三是把信息化建设的考核评价机制,与学校二级单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干部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相结合,才能让学校各二级单位和部门的负责人真正高度重视信息化,确保建设成效。
《中国教育网络》:现阶段武汉理工大学的信息化建设有哪些重点工作?
申祖武:学校的信息化建设重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加大力度推动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按照学校已有的实施方案,与教育部信息化2.0行动计划进行有效结合与提升,在过去实施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新的方向,真正为教师学生服务。第二,完善“互联网+校务服务 “平台建设,一方面继续完善目前的管理业务系统,另一方面按照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模式,真正实现校园一张网,让师生少跑腿,让信息多跑路。第三,进一步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和数据中心建设,加大对基础设施资金投入的力度,按照信息化2.0要求进行技术升级和设备改造。第四,加强标准规范和制度建设。在高校内部”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其中缺乏统一技术标准是制约的关键因素之一,只有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规范,才可能打通各个部门的边界;同时信息化建设整体配套制度和政策也必须同步进行,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
配套制度建设在信息化时代尤为重要,传统意义上所有的管理制度大多是围绕人的行为而制定,如今需要围绕信息化的模式来调整现有制度。过去针对人的制度如何适应信息化的需要,制度之间如何衔接,如何在过去偏重对人的管理的基础上,结合信息化的要求,建立适应信息化、满足人的行为需要的新制度尤为重要。
教育模式重构,打破高校边界是关键
《中国教育网络》:武汉理工大学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
申祖武: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理念。学校将从四个方面来推进:一是加强数字资源建设,围绕网络课程和未来教育的需要进行课程的数字化,围绕教学环境的需要进行智慧教室和数字环境建设。二是推进教育教学的数据整合和共享利用,对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同时提供给相关的部门、学院、领导共享使用,为学校决策提供辅助支持。第三,对教育教学的业务系统和服务系统进行升级完善,纳入学校管理业务系统和一站式服务系统进行考虑,重点对教育教学的业务管理和面向师生的服务,按照信息化2.0时代的要求进行升级改造。第四,加快教学改革和教育模式重构。从改革角度而言,如何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的积极性至关重要。
教育重构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从国家整体来看,教育模式重构是一个全社会都需要关注和参与的问题,高校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高等教育模式的重构,能否打破高校边界至关重要。而只有打破高校边界,学生才有充分的选择余地,才能充分享受各个学校的优质资源。
信息化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
《中国教育网络》: 在教育信息化下一步工作中,您认为有哪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申祖武:我认为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关注,今后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第一,观念转变不够,主动变革不足。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必须要全方位推进观念转变。首先是信息化工作部门负责人要提升理念、系统谋划、科学设计;其次,要把信息化的科学构想逐步上升为学校的”一把手“思想,再转化为学校的集体决策;第三,从事信息化建设的人员要强化服务,不断感化其他人员,真正做到”以行动感人、以真情化人“。学校信息化的推进过程,要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信息化提供的服务越多,获得学校各方的支持就会越多;信息化为学校的贡献越大,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也就越好。
第二,顶层推动不足,标准规范不全。针对信息孤岛问题,打通信息壁垒,推动信息共享,还应从顶层做起。按照由上而下的思路,从国务院各部委到教育部各司局,再到学校各部门都要进行信息的打通和共享,从而形成上下联动、整体协同的模式。
第三,数字资源不足,信息化能力不够。数字资源是信息化的基础组成部分,数字资源建设应按照分层分类的原则推进,首先从国家层面、教育部顶层考虑,由上至下分层级推进;其次,对教育信息化的相关领域,进行适当的分类规划,按照不同类型进行系统建设。信息化能力不足表现在学校各个层面,从校领导、管理部门到教师、学生都需要强化信息化意识,提升信息化能力。
(作者:杨燕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