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CERNET > CERNET2 > 前沿动态
综述:IPv6的“中国机会”
冯大刚

  ChinaByte 特稿(记者 冯大刚)两年以前,全球IPv6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的时候,很多中国人认为,是中国人抓住了一个IPv6的机会;两年以后的今天,全球IPv6高峰论坛再次在北京召开,这一次情况不同,因为这一次全世界都认为,是世界IPv6抓住了一个“中国机会”。

  中国正在成为世界IPv6应用部署最快的国家,世界下一代互联网的火车里面熊熊燃烧着“中国煤”。相应的,近日召开的第三届全球IPv6高峰论坛的主题即为“中国——IPv6引擎”。

  “IPv6互联网先锋”在中国

  从1999年到2004年,天地互联公司总裁刘东在中国推进IPv6已经4年多了。今天,他被授予了一个含金量很高的奖项,“2004 IPv6互联网先锋”。这是一项由IPv6论坛专门为全球互联网和IPv6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重要人士授予的奖项。

  在刘东之前,这个奖项一共只被颁发过两次,一次是2001年,颁给Jim Bound,北美IPv6工作组主席,另一次是2003年,颁给Dr. Jun Murai,有“日本互联网之父”之称的日本IPv6高度推进化委员会主席。

  “中国需要IPv6,IPv6更需要中国,”全球IPv6论坛主席Latif Ladid在颁奖仪式上表示。“中国的用户规模和网络规模正是IPv6发展所必须的,要在中国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以全新的方式进行推广和提供咨询。我非常高兴遇到刘东先生和他才华横溢的团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把这一目标变成现实。”

  刘东知道,这个奖项是自己的,也是中国的。因为中国正在成为全球IPv6推广与部署过程中的重要力量和领先国家。

  世界最大的IPv6网在中国

  就在两年以前,没有人能够预见到仅仅两年之后,中国的IPv6大规模部署进程将全面启动。2003年,以国家战略项目——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启动为标志,我国IPv6商用化进程进入了实质性发展阶段。中国的五大运营商全面加入IPv6规模部署阵营,到2005年底,我国将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IPv6网络。

  目前,美国的IPv6计划在其军方展开,法国则是在学术网和非骨干网上运行。日本和中国一样,正在政府的推动下进行骨干网络的升级。到2005年,我国将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IPv6网络,最重要的是,这个网络是商用的,而非实验网或者学术网。中国的IPv6网将直接给中国的网络用户“赚钱”或者“省钱”带来便利。

  “以前我们经常讨论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刘东表示,“但现在CNGI计划出来了,我们看到,发展的不光是学术网络,还有商业网络”。“我们给2004年的定位是‘中国IPv6商业化部署元年’”。

  中国的下一代网络商业化部署,对全世界的IPv6厂商都是一次机会。CNGI计划本身提供的设备采购资金就超过6亿元,而全部网络建设和网络建设后面的各种应用的市场数额几乎无法估量。这些机会就是促使各国厂商们买飞机票来到北京的真正动力。

  与此同时,中国的IPv6厂商也在进入世界。本月16日,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将与法国政府签订一个政府间合作推进IPv6的合作备忘录,在这个合作备忘录后面跟着的是一连串的企业间合作,这些企业的名单中我们可以找到华为等中国厂商的名字。

  杀手级应用在中国

  2003年11月26日,在中国举办的“下一代网络演进与发展战略研讨会”上,Ladid阐述了这样的观点:“中国对于全球IPv6发展不可或缺,IPv6的“杀手级应用”将率先在中国出现。”

  面对记者“杀手级应用究竟是什么”的提问,Jim Bound用“None”来回答。这个回答显然已经落后了。在网络商用之前,确实很难找到一种IPv4上绝对新鲜的应用来作为IPv6的“杀手级应用”,但如果换一个角度答案也许就不同。

  “IPv4是连接计算机和计算机的,而IPv6则是连接人和人,”ICANN主席,国际互联网之父(TCP/IP协议发明人)Vinton Cerf判断,“杀手级应用可能在未来20年内出现,但现在就可以预期,它一定具备两个特点,即无线和移动。”“我们发现,这特别适合中国的网络用户。”

  事实将会证明,中国的网络规模和用户对无线移动互联网的需求本身才是“杀手级应用”,而“IPv6本身是一个‘杀手级平台’。”Vinton Cerf表示。

  
  

相关文章:
  • IPv6高峰论坛观点碰撞:中国应该投资未来
  • IPv6商用成就谁?
  • 中国联通网络建设先行动 上半年要建IPv6骨干网
  • 中国14亿元打造IPv6网 2006年启动商用服务
  • IPv6高峰论坛在京召开 中国欲在核心领域抢先机
  • 我国将在2005年底建成世界上最大的IPv6网络
  • IPv6走过拐点形成产业链 仍面临商业化挑战
  • IPv6实现远程测量温度 下一代将会怎样?
  • 中法就IPv6展开政府间合作 奚国华将赴法签约
  • 专家:重视IPv6地址分配 不要重蹈IPv4复辙

  •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Copyright(c) 1994-2020 CERNIC,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