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在政府信息化项目中的作用不言而喻。政府信息化需求的内在特性,决定了政府采购服务器须考虑特定的性能依据,由此在实践中衍生出不同的服务器性能评测方法。
政府采购服务器时,通常会从应用系统的基本需求、服务器的性能和价格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首先,服务器的性能必须满足系统的基本需求,如海量数据的高速存取、对事务要求的快速响应、以及系统的稳定性等。其次,考虑服务器的基本指标,如结构、CPU、内存、缓存、通道、磁盘、接口、操作系统、实用软件。再次,服务器还应当具有较好的性价比。而且在政府采购中,经常要求对服务器的性能评估有明确的数值要求。
关于服务器性能的评估有一些通常的方法(见下一页),但这些方法在实际操作中都存在着比较大的困难。首先,政府采购时往往是应用系统还没建立,因此无从在实际环境中进行测试实施;即使目前有实际的运行环境,也由于考虑到风险性和成本,无法使用新机器进行代替运作。其次,目前还只有一两个垂直部门有能力建立自己的基准测试程序。而且由于各政府部门的业务性强,大多数政府部门的用户基准测试程序跟本身的业务关联紧密,一般商用的评测平台也不太适合。而且基准测试程序又经常与应用系统的设计和编程等密切相关,需要给出一些经验估值。而政府采购当中对服务器的性能要求有比较明确的数值规定。那么,如何在实际操作中解决问题呢?
1.比较同类型项目的服务器选型
对于本地系统还没有建立,而外地同类型系统已经建立的情况,通过比较同类型项目的同系列服务器选型不失为一种简单快捷的方式。由于各地的各政府部门的业务基本类似,如广州市某系统,可以比照同类型项目,如北京、上海、深圳、武汉、重庆、沈阳、天津等地的同类系统的服务器性能,比较这些同类型项目的服务器的TPCC值及CPU的实际占用率等,按相应比例(通常可以根据业务量、人口量)可估算出项目的服务器性能的具体参数。
计算公式
已知A市某系统的数据服务器的TPMC值为K1,而参加A市该系统的人数为P1,而B市同类型系统的参加人群为P2,那么B市该系统的数据服务器的TPMC值为 (P2/P1)×K1。
2.将真实需求与基准测试程序结合
在本地系统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历史使用情况和真实的比较明确的需求,结合基准测试程序进行评估。在有比较明确的业务需求或已经有相应的历史数据的情况下,可以确定整个系统在一个长时间范围内,如1天、1周、或1个月的业务需求,如有x人次的真实OLTP运算(或者逻辑运算,或者复杂数据挖掘查询响应)。然后把这些长时间内必须完成的宏观真实业务需求,转化某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内的真实业务需求(如1个小时或1分钟),目的是为了让这些真实需求和基准测试标准对应起来。这些真实业务处理请求在具体的信息系统实施中可以折算成若干个具体的计算机应用处理。这些处理根据复杂程度不同,可以和具体的第三方基准测试进行比照,折算成若干个基准测试基本单位。然后把这些子系统分别对应的基准测试单位需求加起来,就可以得到这些真实的应用所需要的基准测试的需求。
这些真实业务需求和具体计算机应用处理需求的转换,还有具体计算机应用处理需求和第三方基准测试标准单位之间的转换,都需要具体的业务开发部门根据自己的应用代码、应用模式和网上公布的基准测试的测试代码或者数学模型进行比较,以得到转换的参数。这样才可以根据不同的业务系统,针对不同的专门基准测试进行比照,得出所需要的以专门基准测试标准单位为单位的服务器处理能力需求。
计算公式
在需要处理的各个业务中,选择一项或几项业务量比较大的业务,假设这些业务占总业务量的A%。对于这些业务,假设每天服务器约处理X人次的业务,每次业务换算成后台业务处理,则大约为Y笔交易,假设每天业务集中在B小时内完成(因早晚业务量较小),而在这段时间内业务量的分布并不均匀,根据经验,确定峰值业务量通常为平均值的C倍。且根据系统设计和实际经验,估算每个交易相当于D个基准测试程序。考虑系统的扩展性,平常只使用到系统的E%,因此该服务器的TPMC值为(X×Y×C×D)/(A%)/(E%)/B/60。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