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通过与企业的多元化合作,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院先后与重庆微电园、锐捷网络、长安集团等 286家企业进行合作,开展了订单式培养、企业员工培训、教师顶岗实践、学生顶岗实习、应用技术研发等合作内容。而在改革中位于核心地位的教学课程,更是成为了学院与企业重点合作的内容。
探索转变传统课程模式之路
为转变传统课程模式,实施教育部电子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开发“工作过程—支撑平台系统化课程”,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的计算机学院在教育部电子教指委协调下与锐捷网络成立课程组,依托锐捷网络分布在全国的各个平台,共同开展“网络安全运行与维护”课程岗位能力调研,整合出17项课程能力模块,规划每一项能力的知识、能力和态度,形成指导“网络安全运行与维护”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标准文件:《网络安全运行与维护》能力标准。
信息安全技术专业是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因此在课程改革中,该专业也成为了改革的重点。锐捷网络依据该专业的特点以及当前企业的用人标准,为信息安全技术专业规划了核心课程“网络安全运行与维护”课程。该课程依托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形成教学目标和能力标准,指导教学各环节并检验其效果,解决了教学目标与行业要求不适应问题;面向职业岗位设置模块课程,构建教学内容,模块课程直接与岗位能力相关联,解决了教学内容与就业创业不适应问题;同时,立足真实任务组织工学交替,作为教学方法,工学交替使学校教育以开放的姿态融入社会,解决了教学方式与学做合一不适应问题;基于工作过程实施职场鉴定,评价学习效果,职场鉴定体现了社会对教学质量的最终评价,解决了教学评价与职业要求不适应问题。“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真实任务、工作过程”直接与“工作”相关,“能力标准、模块课程、工学交替、职场鉴定”直接与“学习”相关,教学过程的四个环节完整统一,环环相扣。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