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比如欠缺整体规划,投资不断加大,资源利用率持续降低等。随着信息应用系统的不断增加,数据中心软硬件资源整合逐渐成为关注的重点。与此同时,虚拟化技术作为云计算时代背景下快速发展的一门新技术,已经引起了国内外高校的普遍重视。
数据中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校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服务于教学、科研、办公和管理的各类应用系统越来越多。按照传统数据中心建设思路,为避免应用系统之间软件和资源配置的冲突,每增加一个新需求、新应用,就需要申请经费、采购服务器、安装系统、部署应用,因此服务器数量急剧增加。而每增加一台新服务器,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空间、电源、散热、网络接口、数据存储以及管理人员。一个学校内部可能具有几十,甚至上百种应用,通常分散地部署在几十台或更多的服务器上,维护工作量极大。另外,许多应用运行在单台物理服务器上,一旦设备出现问题,服务就会中断,导致系统稳定性差,业务连续性不高。
因此,从整个学校信息化工作全局出发,我们需要整合学校数据中心硬件资源,提高硬件资源利用率,提升关键应用的业务连续性,加强IT基础设施的运维管理,以适应学校信息化发展的快速需求。
虚拟化技术整合资源
虚拟化技术是将底层物理设备与上层操作系统、软件分离的一种“去耦合”技术。利用虚拟化技术可以将计算、存储、网络等IT基础资源整合起来,形成共享的虚拟资源池,把逻辑资源按实际需求同时提供给各个应用。当前,虚拟化技术主要包含以下三类:
1.服务器虚拟化
实现云计算的第一步就是对服务器基础架构进行虚拟化。服务器的虚拟化就是将服务器物理资源抽象成逻辑资源,让一台服务器变成几台,甚至上百台相互隔离的虚拟服务器,不再受限于物理上的界限,而是让CPU、内存、磁盘、I/O等硬件变成可以动态管理的“资源池”,从而提高服务器资源的利用率,简化系统管理,实现服务器整合。
在传统方式中,一台服务器装载和使用一个物理服务器操作系统,每台服务器平均CPU利用率仅为10%左右。在高校数据中心、院系及办公区存在数以百计的服务器,这会导致CPU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使用VMware,Hyper-V和XenServer等虚拟化技术,整合校园内分散的物理服务器与数据中心的高性能物理服务器,部署多台虚拟机,当有新的校园业务加入,数据中心即可为该业务动态分配一台或多台虚拟机。一般来说,虚拟环境由三个部分组成:硬件、虚拟机监控器(VMM,Virtual Machine Monitor)和虚拟机。VMM取代了操作系统的位置,管理着真实的硬件。如图1所示,在一台物理服务器上虚拟出两台虚拟服务器。而且从应用者的角度看,使用虚拟机和使用物理服务器是完全一样的。
图1 服务器虚拟化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