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域网连接有很多种实现技术,如综合业务数字网、点到点协议等等。而帧中继技术,无疑是到目前为止,最理想的一种与远程连接的广域网技术。帧中继定义了在公共数据网上发送数据的流程,属于高性能的数据链路层嫌疑。它主要工作在OSI参考模型和数据链路层,但却是依赖于诸如TCP的上层协议进行纠错控制。
说起来帧中继技术跟综合业务数字网还有一定的缘分。因为帧中继最初是作为一种运行在综合业务数字网上的协议而设计的。但是发展到今天,其却已经独树一帜,成为了一种交换式数据链路层协议的工业标准。它使用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封装协议在被连接设备之间管理虚电路。帧中继用虚电路为面向连接的服务建立连接。
帧中继技术现在已经成为了广域网中远程连接的最常用的技术。但是,帧中继技术说到底仍然是一种网络连接技术。只要网络管理员掌握其管理的要点,仍然可以轻松的面对它。具体的来说,在对帧中继进行管理时,需要掌握以下四个要点。
一、掌握本地管理接口的管理与配置
本地管理接口是用户站设备和帧中继交换机之间的信任标准,它具体负责设备之间的连接,并且维护设备之间的连接状态。思科的本地管理接口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管理功能。如支持维持机制,维持机制主要用来验证数据是否正在传输;如支持多目传送机制,这个机制主要用来向网络服务器提供本地数据链路标识符;如支持全局寻址技术,这个寻址技术,对数据链路连接标识符赋予帧中继网络中的全局意义而不是局部意义,是广域网远程连接赖以实现的基础。最重要的是,思科的本地管理接口还支持状态机制。这个状态机制会向帧中继交换机报告已知的数据链路连接标识符的现行状态。
思科的帧中继设备,主要提供了三种本地管理接口。分别是CISCO 、Ansi、以及Q933A。现在市面上很多帧中继设备的本地管理接口,很多都是借鉴了思科帧中继设备的本地管理接口模型。所以,从这方面来说,思科的本地管理接口可以说是其他帧中继设备的鼻祖。
作为一个合格的帧中继设备管理人员,必须要熟悉这三种本地管理接口的特性,特别是要了解其工作的原理以及相关的配置。掌握本地管理接口的配置与管理,可以说是对帧中继进行维护的基础。
二、精通帧中继的多路复用技术
其实在广域网中的设备要实现远程连接,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稳定性问题。因为广域网跟企业内部局域网不同。企业内部网络再复杂也就是那么一点设备、那么一点范围。即使出现问题,修复起来也比较快。
但是,广域网则不同。万一出现故障,很难发现故障原因;即使查到故障原因,也很难在短时间内修复完成。就如同上次的一次海啸导致网络瘫痪,对于普通用户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无法使用MSN。所以,在广域网中,如何解决不同网络设备之间的稳定通信问题,是广域网远程连接技术中的难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帧中继提供了一种多路复用的手段。 多路复用手段为每对数据中断设备分配不同的数据链路连接标识符、共享物理介质、建立许多逻辑数据会话过程来实现的。在专业的书籍上,这个逻辑会话也叫做虚电路。
思科的帧中继交换机为多路复用技术提供了更强的灵活性,可以更有效的利用现有的网络带宽。所以,帧中继在提高网络设备连接稳定性的同时,也降低了其连接的成本。如现在有一个帧中继设备组成的一个广域网,各种帧中继设备之间会有很多的链路。通常情况下,广域网运营商不用自己去维护这些链路,可以把它们交给专业的公司去打理。企业只需要花点小钱去租一条专用道路即可;当然,企业若对速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以花更少的成本跟其他人共同租用一条链路。这好像司机只需要交养路费即可,而不用自己去建造道路并定期的进行维护与保养。
帧中继多路复用技术说起来好像比较复杂,其实,作为网络管理员,只需要掌握其实现的三个步骤即可。其他的工作,思科的帧中继设备会帮我们解决。
第一步:帧中继交换设备将会自动的建立一个表,用来把不同的数据链路连接标识符印射到出站端口。这个表就好像一张地图,当帧中继链路上有汽车时,直到司机往哪边开。
第二步:当帧中继设备接受到一个帧时,交换机就需要分析,这个帧该往那个链路上走合适。因为多路复用技术的优势就是在同一时间有多条路径可以到达目的地。此时,帧中继交换设备就需要根据第一步中生成的那张表,进行分析。根据最短路径原则或者时间最短原则来判断,采用哪条链路进行连接为好。
第三步:当帧中继设备根据一定的判断原则,选择一条相对合理的路径之后,就会发送帧。也就是说,在第一个帧发送之前,帧中继必须建立起一条跟目的设备通信的完全路径。当然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本地管理接口会时刻判断这条链路的状态。若这条链路一有问题,则帧中继交换机马上就会采取另外一条链路,以保障数据传输的连贯性。
这三个步骤就是多路复用技术的核心。作为帧中继网络的管理人员,需要了解这三个基本步骤。因为这是帧中继网络排错与管理的基础。只要掌握了这三个基本步骤,网络管理员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解决起来才能够游刃有余。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