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管理赢得秩序
2005年,教育信息化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新时期,信息化应用不断推陈出新,开始深入人心。那个时候,人们一方面在不断铺路,另一方面,更把注意力集中于“路上跑的车”以及“车上装的货”。教育信息化就是从此开始走向相对比较成熟的应用阶段。首先,一大批基于管理目的的应用纷纷上马,如教育电子政务、一卡通等。其次,一些备受学生欢迎的应用,如IPTV、论坛、流媒体、博客也在校园中兴起。可以说,2005年是校园网走向欣欣向荣的一个大起步。随后,各种校园网应用纷纷呈现。在整个“十一五”阶段,校园网无论从基础设施、还是资源与应用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与丰富的信息化应用息息相关的是信息化管理体制的形成。在此阶段内,一些富有探索精神的校园信息化工作者们聚在一起,不断沟通、交流,希望能探索出一条让中国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得更好,能够对大学未来的教育能起到更大推动作用的信息化管理体制。
2005年,对于信息化管理来说,面临的问题是“在应用不断丰富的同时,如何对网络进行管理和控制,从而让信息化进行得更好。”这个问题由当时红极一时的P2P下载引发。当时的P2P流量占了校园网总流量的60%以上,这对正常的校园网流量是个很大的挑战。到底要不要管理P2P?一时间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
P2P是一种备受用户欢迎的应用,如果打压P2P,必然会遭到用户的不满。“实际上,对P2P的管理是一个信号:即一种备受欢迎的应用出现负面效应的时候,网络的管理者们怎么办。这是应用与管理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最终的结果是,应用让位于管理,“管理是为了让全网的人更好地应用网络,而不仅仅是为了一小部分用户。”相关人士表示。
与此同时,2005年一件重要事情是教育电子政务的快速部署。教育电子政务对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教育行政质量和效率,规范管理、加强服务以及促进社会对教育的监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过几年的发展,教育电子政务的框架已经建立,建成了教育部与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和部属高校的办公信息联网交换。颁布了覆盖我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各级教育管理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办公业务网络和门户网站也逐步建立和应用起来。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