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视频技术协议
对于高校来说,高清视频会议系统不仅可以进行即时、交互式的行政会议和面对面的视频交流,及时响应高校决策层的方针政策和重要工作的部署,还可以节约学校各校区间管理人员的开会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为学校科研、学术交流、技术培训等远程视频应用提供便捷而快速的手段。本文实现的高清视频会议的技术协议有H.264协议和H.239协议。
H.264协议
H.264/AVC(Advanced Video Coding)是ITU-T和MPEG合作制定的视频码标准,该标准同时作为MPEG-4的第10部分,是目前最新的视频编码。与以往的标准相比较,H.264在帧内编码、帧内预测、变换量化和熵编码等方面采用多种新技术,大幅提高编码效率。H.264具有以下优势:
1. 压缩性能:相较于H.263v2(H.263+)或MPEG-4 Simple Profile,在相同编码器最佳化的条件下,H.264最多可节省50%的位速率。
2. 抗错性(error resilience):H.264具有较强的的抗误码特性,可适应丢包率高、干扰严重的信道中的视频传输,它不但能处理封包网络的封包遗失,还能针对容易发生错误的无线网络,处理可能出现的位错误。
3. 网络友善性:透过网络的适应层,H.264位串流容易在不同网络上传输,从而获得平稳的图像质量。
图1 H.263、MPEG2、MPEG4和H.264压缩性能比较
H.263、MPEG2、MPEG4和H.264压缩性能的比较如图1所示,横坐标轴代表码率(单位:kbps),纵坐标轴代表图像质量。信噪比越高,图像质量(单位:dB)越好。从图1可以看到MPEG2若要达到和H.264一样的画质,需要更高的码率,当图像质量达到35dB时,MPEG2需要2200kbps的码率,而H.264则需要不到900kbps的码率。上述优点使得H.264成为许多视频应用的理想技术协议标准。
H.239协议
H.239协议又称为双流技术。2003年7月,ITU批准了H.239标准,该标准支持“Additional Media Channels for H.3xx System”,即在一次呼叫建立媒体连接后,在2 个H.239终端之间传送两路媒体流,这2条媒体流共享呼叫带宽,采用该技术的终端能够同时发送/接收两路视频流。这样仅需要通过共享网络带宽便能使终端得到更多的信息,无需更多的资源,通过最小的代价获得更多信息。此项技术,可以实现双流视频服务,在视频会议中同时传送和显示多路视频信息,H.239双流发送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H.239实现消息流程
图2 中终端设备使用Open LogicalChannel(extended Video Capability)消息请求打开辅流通道,在终端需要发送辅流时使用Logical Channel Active消息激活辅流通道,发送辅流完成后发送Logical ChannelInactive消息使辅流通道休眠,最后采用Close Logical Channel消息关闭辅流通道。采用此方法可以快速地将类似Power Point等制作的幻灯片、打开的Word文档、DVD视频信号等其他形式的PC桌面内容实时传送到会议中的其他分会场。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