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一卡通是近年来高校与通讯运营商合作的主要模式。在实践中,高校对通讯运营商缺乏有效制约。其合作风险主要是侵占风险和投入风险。为了降低项目风险,可以采取尊重师生选择、加强监控、不断沟通以建立信任、注重声誉建设、采取及时的惩罚和激励措施和保合作时长等措施。
高等学校是通讯运营商争夺的重要市场,从传统的固定电话、宿舍宽带、校园网接入宽带,到师生的手机通信及数据业务等。比如,某高校2009年新入网的大学新生,只要预存100元话费,就能在随后的两年内返还1000元话费,这种促销已不是个案。如何巩固和扩大市场,形成良性的规模经济,成为通讯运营商与高校合作,投资高校信息化工程的源动力。
高校新生入学时,一般会重新选择手机号码,从而掀起各通讯运营商的“迎新”大战。早期运营商常与高校相关部门合作,在录取通知书中夹寄或在迎新现场派发手机卡。然而,学生对手机卡的资费敏感,时常更换手机卡号,运营商在迎新中投入的大量资源,不久就可能因学生换号而被浪费。随着技术成熟和成本降低,将手机卡与校园一卡通绑定,利用手机卡基本实现校园卡的功能成为现实。手机一卡通让通讯运营商绑定用户成为可能,也成为近年来通讯运营商与高校合作的主要形式。手机一卡通除了手机通讯和数据业务外,在校园中还能实现日常消费、身份识别和信息管理功能。手机一卡通服务平台在满足校园用户短信提醒和自助服务的同时,提高校园用户对通讯运营商的依赖性,进而提高通讯运营商的品牌价值,同时提升通讯运营商的公益服务形象。
然而,在高校与通讯运营商的合作中,由于信息不对称,通讯运营商往往利用高校运作机制的缺陷,在投资的数量、质量和到位时间方面大打折扣,高校对通讯运营商缺乏有效制约。在实践中,高校常陷入维护师生利益和获取信息化投资之间的尴尬境地。通讯运营商大打“擦边球”,从高校市场获取高额收益,而很难或不愿意兑现给高校的承诺。从全国范围看,合作的多,双赢的少,合作失败率如此高,其原因值得深思。
引入手机一卡通的优缺点对比
在高校与通讯运营商的合作中,参于利益分配的主体有三个:一是高等学校,包括其下属的各个职能部门及后勤等附属机构;二是通讯运营商,有些还包括为规避政策而引入的第三方投资企业;三是高校师生,即所有通讯运营商的潜在客户。在利益分配上,高校凭借其影响力获得通讯运营商的信息化投资,常见的有资金或设备投入、收入分成、场地租金或管理费等类型。通讯运营商凭借优势的服务权,在高校开展经营活动获取利润。高校师生按学校与通讯运营商签订的协议,获得低于市场价格的服务。三者形成帕累托改进的最优态。
如前所述,手机一卡通仅是通讯运营商与高校合作的模式之一。早期的固定电话网络或学生宿舍宽带准入,通讯运营商也常与高校或其后勤及物业等部门签订合作协议,以提供优惠价格甚至收入分成的方式独占市场。这种模式投资有限,收益稳定且不易引起师生反感。而引入手机一卡通的优势主要有: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