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搜索,人们无疑马上想到Google、百度这样的搜索引擎巨头,而谁又能想起曾盛行于教育网的我国首个搜索引擎——北大天网。如今,百度已然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公司,占据了国内搜索份额的80%,在中文搜索领域可谓一方霸主。若探究其背后的成长史,查看百度初创时的“七剑客”及其主力开发人员,跟北大天网可谓渊源颇深。虽然,百度的成功是否借鉴天网一直未有定论,但可以确定的是,包括刘建国、雷鸣、周利民等这批北大天网的骨干人员,对百度的早期贡献不容置疑。
天网脱胎于北大网络所
北大天网在教育网内绝对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作为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文编码和分布式中英文信息发现”的研究成果,与清华指南针、华南理工木棉并列为教育网三大搜索引擎,早在1997年首先在CERNET 上向广大Internet 用户提供Web 信息搜索及导航服务。据北京大学原计算中心主任张兴华教授介绍,作为当时教育网内的三大搜索引擎之一,北大天网何以能脱颖而出,得益于北大对汉语言文字长期研究积累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
对搜索引擎的研究最早起源于“中国教育和科研网”一期工程中的子项目,当时由北大网络与分布式系统研究室陈葆珏教授带队,由北大网络实验室与北大汉字研究所以及东北大学共同承担了该课题任务。由于北大对中国语言文字的长期探索与积累,针对中国语言文字的语法和特定文字意义等特点,将它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优化了搜索范围,并使用轻量级的目录服务和文字检索方式,最终开发了北大天网搜索引擎,并于1997 年10月29 日在教育网内正式推出了天网搜索1.0 版本。同时,还赋予了它一个极有文化意韵的名字:天网。张兴华说,取意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用在信息搜索上再贴切不过。
当时该团队的主要负责人还有北大副教授刘建国,即后来百度的首席技术官(CTO)。在北京大学任教的刘建国,早在1995 年就已经开始了搜索技术的研究,并负责国家重点九五攻关项目 “大型中英文信息发现系统”的研制开发。作为天网的技术主要负责人,天网的顺利上线,刘建国功不可没,也在IT 圈内积累了不小名气。在刘建国看来,当时的天网只是搜索技术的一个实验性产品,只有一台服务器、一台PC、抓网页,建索引、提供搜索服务,虽然简陋但却实用,是当时国内最好的、真正意义上的一个搜索引擎。
百度创业骨干来自天网
也许是基于天网自身的机制问题,也许是刘建国早已萌生把天网商业化的念头,2000 年,在李彦宏的邀请下,刘建国毅然辞职开始了百度的创业生涯。之后,在刘建国的带领邀请下,天网的主力开发人员周利民、雷鸣、段晖也相继加入百度,而当时雷鸣正在北大读研究生,段晖本科尚未毕业。在他们融入百度体系之后,李彦宏又让他们建议或发掘身边的人才资源,这种网络扩张式的人才引进方式保证了百度强大的技术开发力量。自此,李彦宏自身的“超链分析”技术专利与刘建国拥有的天网搜索技术的结合,再加上其强大的技术研发团队,百度逐渐成长为一家与谷歌相抗衡的全球知名搜索引擎网站。
天网仍是创新孵化器
随着天网老课题组成员的相继离开, 2000 年初,在北大李晓明教授带领下新成立的“天网”搜索引擎课题组继续致力于探索和研究中英文搜索引擎系统的关键技术。后来,该课题组成员又相继开发了天网FTP 搜索引擎与天网Maze。据了解,到2002 年,天网FTP 已经拥有上千万文件,每天点击达60 多万次,成为教育网内最重要的资料来源;截止到2005 年年底,天网Maze 已经有高达340 万的注册用户,活跃用户达到30 万,每天同时在线人数最高突破10 万。
2002 年底Google 被封事件后,使得天网FTP 搜索冒出水面,天网的名声从教育网扩展到公众网。当然,由于天网FTP 涉及版权问题以及天网的运营模式,自然无法与成熟的商业网站相抗衡,但是天网提供的研究平台为我国在搜索领域的早期开拓探索奠定了基础,成为我国互联网人才培养与应用创新的发源地。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