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由清华大学牵头、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制定的“RFC6052、RFC6145和RFC7599等国际IPv6技术创新IETF RFC标准10项”项目被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授予2023年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RFC是国际互联网标准,由全世界最重要的互联网技术标准机构IETF决策产生,影响着人们设计、运行、使用和管理互联网的方式。 此次获奖的这10项RFC,旨在解决互联网从IPv4向IPv6单栈网络过渡的问题,对于引领全球向IPv6下一代互联网过渡具有重大意义。
互联网是当今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其核心技术是IP协议,但目前广泛使用的IPv4(IP协议第4版)的地址已经分配完毕。有着巨大地址空间的IPv6(IP协议第6版)成为互联网升级的必然选择。IETF的最高领导层IAB也于2016年发布公告,表示未来的新协议要全部在IPv6基础上进行优化,表明IPv6成为下一代互联网无可争议的发展方向。我国也于2017年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的通知,大力推动IPv6规模部署。
然而,由于IPv6与IPv4协议之间不兼容,使得IPv4向IPv6过渡成为全球难题,这也是IPv6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提出到现在,二十年多来一直难以大规模普及的重要原因之一。
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多年来一直跟踪和研究两代网过渡技术,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采用全球可路由前缀的无状态IPv4/IPv6翻译过渡技术IVI,并形成了由中国在IETF主导的RFC标准体系。
此次获奖的10项RFC都属于这一技术的系列标准,分别解决过渡中遇到的不同问题,填补了国际IPv4-IPv6互通方面的相关空白,在推进全球互联网向IPv6演进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成为我国互联网研究界对全球互联网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
据介绍,这一技术拥有四大创新点:一是IPv4和IPv6之间的无状态地址映射方法和协议互通方法;二是跨层地址编码方法和无状态双重翻译方法;三是面向运营级IPv6单栈组网的IPv6融合过渡机制;四是在终端内支持APP对于IPv6单栈的自动适配。
当前,这一技术在国内外广泛部署和应用,在推动全球互联网和运营商网络向IPv6单栈演进中发挥了引领作用。据悉,现在全球几乎每部智能手移动终端都在运行这一技术的相关标准,该系列标准因此成为全球实际使用量最大的IPv6单栈网络技术标准。
此外,这一系列技术标准已由华为、中兴、Cisco和Juniper等世界著名设备厂商在其多款产品系列中实现,同时还在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电信、美国Verizon、Charter、美国T-mobile、加拿大Rogers、印度Reliance和意大利电信等国外网络运营商进行了规模应用或试点。
据了解,这10项RFC由清华大学、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英迪瑞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参与完成,主要完成人为李星、吴建平、解冲锋、包丛笑、马严、李崇荣和彭书萍等人。值得关注的是,项目多位成员曾在国际互联网管理机构任重要职务,显著提高了我国在国际互联网核心技术领域的地位和话语权。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行业标准化组织,负责制定和发布信息通信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科学技术奖则是为表彰在通信标准化活动中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提高标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且由国家科技部奖励办公室批准设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