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企业 IT 环境中,绝大部分都已经搭建好了IT 基础设施(如服务器、网络等),并且在这个基础上运行了大量应用来支撑业务运转,而如何使这些应用系统运行得更可靠,如何使这些应用系统在面对突发灾难能够快速恢复,将灾难对业务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已成为IT 建设中最受关注的问题。而容灾技术相应愈发变得更加重要。
因为业务的特殊性,许多企业在建设IT 系统时,需要考虑到如何应对 IT 系统可能发生的故障,如金融行业,由于这类企业的业务系统几乎全是在IT 系统的基础之上搭建的,如果 IT 系统出现故障或发生了灾难,就意味着业务无法开展,极有可能对企业带来毁灭性打击。“9.11”事件之后,一半以上的没实施备份容灾方案的公司完全垮掉,但另一方面,金融界也创造了两个奇迹:摩根斯坦利银行和德意志银行。摩根斯坦利银行第二天宣布重新全线营业,德意志银行更是在“9.11”当天完成3000亿美元以上的巨额交易。两家银行能迅速化解灾难,正是源于完善的容灾方案。
传统容灾方案成本高昂,管理复杂
容灾方案对于企业如此重要,却为何没能像其它应用一样普及开来呢?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首先,容灾方案成本高昂,实施复杂。传统的容灾方案往往需要在原有生产系统的基础上再搭建一套和生产系统相同的备用系统,并通过多种技术将生产系统中产生的业务数据同步到备用系统中,以保证灾难发生时可以将应用切换到备用系统中,通过备用系统继续对外提供服务。而搭建这样一套容灾方案我们会发现方案的成本非常高,往往需要单独购买和生产系统相同的服务器等硬件设备来搭建备用系统;而且这样一套方案的实施也非常复杂,需要在这套设备上重新搭建一个应用系统,之后再通过各种复制、同步等软件将产生的数据及时复制到备用的系统中。
其次,运维费用居高不下,容灾效果难以验证。备用的系统和生产系统一样,需时刻运行,所以需要安排同样的人力物力来确保它的正常运转,导致运维的费用成倍成长;而由多种复制、同步软件组合的系统,并没有统一的管理,效果难以验证,传统的容灾方案效果的验证往往都需要通过行政手段,定期动员企业所有相关部门来配合进行。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