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各大航空公司开放“空中Wi-Fi”业务,乘客可以实现在飞机上发微信、刷微博,甚至“空中支付”也成为可能。不过,不少人在体验了空中Wi-Fi服务之后,都认为网速实在是太慢了。甚至有些网友在网络上发表题为《空中Wi-Fi的体验报告》,感慨空中Wi-Fi“只要能用就好”“感受简直是一言难尽。”
进入空中Wi-Fi时代已然是大势所趋,但为何网速如此之慢?飞象网总裁项立刚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当前卫星的带宽资源有限,基站建设也需要时间和成本,因此短时间内可能无法实现空中Wi-Fi速度与地面相同。”
空中Wi-Fi缘何网速慢?
据了解,目前我国空中Wi-Fi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机载通信设备连接地面的 ATG(空对地)基站,另一种是是通过机载通信设备,转接Ka频段或者Ku频段的卫星,再接到地面通信网络。
项立刚表示,使用ATG(空对地)基站连接空中Wi-Fi,需要运营商在飞机航路上建设地面基站,基站将信号“打”到空中。据了解,基站航路建设会受到地形、天气等因素影响,而且无法实现越洋飞行。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綦琦说:“Ka与Ku是卫星通讯的指标,现在广泛使用的是Ku频段的卫星。Ka频段比Ku频段更先进一些,但因为是新技术,所以Ka频段的卫星数量没有那么多,而Ku频段的卫星是比较多的。”
“使用卫星连接空中Wi-Fi需要卫星自身的带宽来实现,然而卫星的带宽与我们熟悉的固定带宽是不能相比的,再加上卫星的带宽资源使用并不是分配给一家航空公司,所以通过卫星这种方式实现空中Wi-Fi功能的网速较慢。”项立刚补充道。
通常意义上,Ku频段卫星数据通信能够提供50兆带宽,但由于在实际服务中会产生损耗,它能提供的最大带宽为32兆,可以允许机上100-200人同时聊微信、刷微博,20-30个人同时观看网络视频。
但Ka频段卫星通信比Ku频段卫星的带宽容量大十倍,是未来高通量航空带宽的发展方向。就在1月23日,我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实践十三号在轨交付,正式投入使用。据了解,2018年底,适用于实践十三号卫星采用的Ka频段机载终端有望在民航客机上试飞,提供100兆带宽,空中Wi-Fi网速变快指日可待。
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李晓津认为,空中Wi-Fi网速提升有两种解决方法。一种是完善提供空中Wi-Fi服务的硬件设施,另一种是利用经济手段提高收费。“抑制一部分需求,使供给跟需求达到一定平衡。随着以后盈利模式不断清晰,社会投资增加,可以提升网速”。李晓津表示。
空中Wi-Fi服务会收费吗?
空中Wi-Fi服务开通服务不长,现在均处于免费状态,例如东航可以在官网或飞机上申请免费体验258元的空中互联(测试)服务。但空中Wi-Fi未来将会如何收费也是很多用户关注的问题。
据了解,国外空中Wi-Fi实行的是收费制度,基本收费方式包括按照小时收费、流量收费以及使用时间收费。以法国航空公司为例,推出按小时付费和24小时付费两种享受无线网络的价格:10.95欧元每小时或者19.95欧元包含24小时。
项立刚认为,空中Wi-Fi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会收费的,收费的高低将由成本决定。李晓津说:“不同航空公司在收费标准的差异比较大,即使成本决定收费,价格也会在乘客能够承受的范围。”
空中Wi-Fi未来如何发展?
手机在空中“解禁”是大家点赞的好事,但机上秩序管理也成为必须正视的问题。近来,参加《歌手》节目录制的的“结石姐”Jessie J在自己的Instagram里发了几段小视频,吐槽乘客看视频声音太大。网友评论称“最让人担心的事果然发生了,社会在进步,可是还有很多人的素质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綦琦说:“空中Wi-Fi在管理层面出现的问题,最主要就是相较于公交车等交通工具,飞机处于一种被迫固定的公共场所,在空中Wi-Fi使用的同时,如何保证其他旅客正常的休息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他表示,有了一个新的场景,相应的管理机制就要跟上。空中Wi-Fi的管理问题,不仅考验乘机旅客的素质,更考验了航空公司各方面管理的技巧。“相信航空公司各种管理方法肯定会跟上的,例如对他人产生较大影响的话,可以取消该乘客的上网资格;或者将该乘客列入空中Wi-Fi使用黑名单等等。但是绝不能让大多数乘客为一个人买这样的单,这是不成立的。”綦琦说。
谈及未来空中Wi-Fi的盈利模式以及发展布局时,李晓津认为,我国未来空中Wi-Fi的盈利模式,航空公司将可能有三种尝试:一种是空中上网收费,第二种是通过广告的形式,航空公司向广告公司或商家收费,第三种则是通过增值服务,例如构建航空公司自己的网上商城,旅客可以在整个航行过程中通过空中Wi-Fi进行一些网上交易活动,航空公司可以收取一些手续费等。“这三种模式可能会同时尝试,最终的目的可能就是形成航空业附属的一个产业,或者说是信息服务类的一个新拓展。” 李晓津表示。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