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IT更好用:以治理提升高校水平
——访北京大学计算中心主任张蓓
随着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各大高校也逐渐意识到IT治理的重要性。如何组织信息化建设?什么样的机制更好、更合适……这都成为了大家关注的问题。近日,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计算中心主任张蓓,请她从IT治理角度谈国内外大学机制体制建设的相关问题。在她看来,信息化的过程不仅是技术,更是管理与服务理念的体现。
信息化一定要“闯、改、创”
《中国教育网络》:在您看来,目前我国高校IT治理面临的最大困难及挑战是什么?
张蓓:最大的困难和挑战是机制体制创新。CIO体制应该是一个抓手,它不一定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但应该是一个发展方向,这也是美国高校经过多年探索形成的一个制度。我认为,美国的管理理念、管理水平以及管理能力非常先进,值得我们借鉴学习。CIO制度在教育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对信息化治理等方面的工作非常有价值。美国的CIO制度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成熟,由专职的副校长或者校长助理担任CIO,进入学校最高决策层。中国大部分高校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CIO,一般由分管校领导主责,同时还承担多项职责,很难做好兼顾。
目前,高校都在积极推进机制体制改革,其中就包括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若干年前中国现代大学建设催生了总会计师岗位,成为学校管理层。随着综合改革的推进和机制体制建设的发展,大家也产生了一个共识,信息化是覆盖高校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性举措,信息化对于教育具有革命性影响,高校创新发展呼唤CIO体制的诞生。
信息化全局性体现在全员覆盖,全工作覆盖,信息化工作的开展一定要有高度,有格局。“等、靠、要”是行不通的,一定要“闯、改、创”,要改变自己的观念和意识,不能仅仅局限于IT技术和IT部门,必须要站在学校的高度,站在校领导的角度去考量需要做什么,并且朝那个方向努力。信息化建设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已经不缺系统,不缺数据,缺的是数据挖掘和分析展示,缺的是大数据思维。过去,我们做专家系统,做决策支持系统,总是习惯于等校长提需求,靠校办收集需求,要求需求完整准确,因此,这类有高度、有难度、综合性强的信息化工作往往难以顺利开展,取得成效甚微。IT治理的首要任务是转变观念,要认真领会学校发展战略和阶段性要求,站在校领导的角度去考虑能够给学校提供什么样的基础设施和信息服务。同时,还要努力站在用户角度看问题,技术只是手段,如果没有用户认可,作用为零。
专注提供好用的服务
《中国教育网络》:北京大学在IT治理的实践和探索上取得了哪些成果?
张蓓:美国IT治理协会指出,IT治理是一种引导和控制企业各种关系和流程的结构,这种结构安排,旨在通过平衡信息技术及其流程中的风险和收益,增加价值,以实现企业目标。
高校IT治理就是要让IT匹配高校治理的要求。2015年,大家都在做“十三五”规划,我给自己提出的工作要求是:一个目标(世界一流大学,做方便好用的IT)、二个抓手(无线网、移动互联网应用)、三个着眼点(持续优化教学、科研、管理的核心业务)、四个重点工作(基础设施、数据共享、信息服务、信息安全)以及五个指标(无线网覆盖楼宇≧80%、支持移动互联网应用≧50%、校园网出口带宽≧20G、来自校级综合预算经费≧50%、扩大校园网机房≧50%),目前这五个指标都已基本完成,提前完成了我的“十三五”工作任务。
刚刚过去的2017年,我们重点抓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工作,包括校内信息门户网站改版、学生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以及校领导工作台建设。2018年,北京大学将迎来建校120周年华诞,新年伊始,校内信息服务门户完成全新改版,以崭新面貌迎接校庆盛典。新版校内门户六大亮点全面提升技术水准和用户体验:一是布局清新前卫,页面更加美观;二是一站式服务,信息完整,内容全面;三是提供个性化服务,使用更加贴心;四是全面数据共享,决策更加便利;五是支持移动,技术更加前沿;六是支持指纹、刷脸,信息更加安全。信息门户建设特别在移动应用支持上发力,采用微服务架构和响应式布局设计,全面兼容手机、平板、个人电脑等主流终端,提高App、微信等新媒体服务,移动端可以获得与PC端一致的信息内容、服务功能和舒适的浏览体验。
学生数据共享服务平台正式启用,告别了以往重复填表的问题。从校内13个综合业务系统中进行数据采集,完成了28类学生数据的实时集成,准确鲜活,有生命力。在教育改革上,以学校领导关心的转系、转专业情况为例,进入平台点击转系、转专业后,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各个学部以及各个院系转入、转出人数等情况(如图1所示)。用大数据思维,呈现教育状况,倒逼教育改革,改进教学质量,促进高校治理。
在“双一流”建设中,校领导也可以通过平台的“四大排行榜”看到北大的排名情况,包括USNews世界大学排名、QS世界大学排名等。
人才队伍建设至关重要
《中国教育网络》:在平台建设过程中,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张蓓:我们进行平台建设,最看重的就是一定要“好用”,另外工作要用心,要热爱自己所做的事业。要站在用户的角度去考量,同时要紧跟时代步伐,善于学习互联网思维,善于借鉴好的经验。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求,通过“最常用”、“我的链接”等个性化服务,将自己最常用的功能固定在首页显著位置。同时增加了“足迹”、“最热”功能显示,使用更加便利,这也是借鉴了互联网思维。
在2015年学校门户网站改版时,我们学习了大量国外一流大学的网站,在栏目设置上力求简洁明了,主栏目数量坚持不多于七个,并在各级网站建设中保持一致。为了达到一级网站和二级网站的风格一致并略有差异,我们先期进行了整体化前端设计,既体现了一级网站的丰富尊贵,又实现了二级网站的简约和谐,并通过副标题、个性化标志、差异化布局等体现层次关系。新版校内信息门户也是基于这个理念建设的典型二级网站。
另外,强大的技术团队也是非常重要的。术业有专攻,要用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情。以校级IT人员对比,美国高校200~400人,中国高校普遍为20~30人。那么北大的IT人员是100人,清华300人,哈佛大学800人。设法留住高水平IT人才是国外一流大学信息化规划的重要内容,重视信息化从给人做起,信息化不仅可以有效节约各单位人员编制需求,还可以有效提升管理效益、管理精度,大幅提高服务质量,给管理和服务带来变革。增加IT编制,学校可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总之,真正的治理,一定是理念要转变,要主动服务。IT治理的使命就是让IT更好用,让学校保持领先!
本文刊载于《中国教育网络》杂志2018年4月刊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