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有关于智能教育的描述,涉及到五个方面内容。在计算机领域,“智慧”一词从语境和理解两个维度,经历了从数据到信息、再到知识和智慧的过程。这个定义比较经典,也符合目前谈论的人工智慧。
智慧教育包含三个层次,智慧学习环境、新型教学模式和现代教育制度三个层面。如今谈到的教育教学,其实对老师而言更多的可能是教学模式的范畴。
第一,智慧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能够实现物理环境与虚拟环境的融合,能更好地提供适应学习者个性特征的学习支持和服务。当前,在物理世界中增加一个虚拟世界,同时体制上的社会文化给它很好的技术支撑。智慧环境已经诞生,学生是数字一代,对教师的期待也包括未来教师的制度,教育变成智慧教育。
教育学生强调的是三效的问题,即:效果、效率、效益。在教学过程中更强调的是适配性。同时,得了解智慧学习环境的技术支撑与组成要素有什么关系。第一是记录学习过程,通过大数据采集数据。第二是识别情境。第三是感知环境。第四把学生和老师连接起来,联接社群。他们的目的都是促进学习者轻松、投入和有效地学习。
第二,新型教学模式。今天的课堂与100年前的英国课堂在形态上基本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多为统一规格、统一步调、统一检测、大班教学,例如50名学生,甚至80名学生一个班。在信息时代,随着技术逐步融入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室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我们要改变什么?主要是三方面内容,包括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和课堂形态的变革。
第三,现代教育制度。教学制度,在不同层面上有不同的解读。智慧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学习环境的感知性、学习内容的适配性、教育者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受教育群体之间的教育公平性、教育系统要素的有机整合及其和谐关系。
首先,学习环境的感知性和学习内容的适配性属于智慧学习环境的范畴,而智慧学习环境的主要功能是传递教育系统的“智慧”;其次,在新型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差异和多样性特征得到尊重,从而促进学生轻松、投入和有效地学习,其核心是启迪学生的“智慧”;最后,应用大数据来分析和动态模拟学校布局、教育财政、就业渠道、招生选拔等教育子系统及其关系的演变过程,为国家教育制度、学校管理制度及教学制度提供改革方案和决策依据,全面创新人才培养制度,同时促进和管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校际之间的教育公平,其根本目的是形成现代教育制度,以孕育人类“智慧”。
智慧教育到底是什么?一是从智慧教育的环境,从行为上来看是新型的教学模式。从结构上来说,更多的是教育制度。如果将它们放在一起,是智慧教育系统。因此,智慧教育可理解为一种智慧教育系统,其定义为“智慧教育(系统)是一种由学校、区域或国家提供的高学习体验、高内容适配性和高教学效率的教育行为(系统),它能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为学生、教师和家长等提供一系列差异化的支持和按需服务,能全面采集并利用参与者群体的状态数据和教育教学过程数据来促进公平、持续改进绩效并孕育教育的卓越”。
教育教学的核心是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如果能把学生和孩子当做一个完整的人去看待,而不是把他变成机器,那么一定可以产生变化。此外,从整个社会来看,它的特征中还涉及到公平与和谐。从境界上来看,智慧学习环境传递教育智慧,新型教学模式启迪学生智慧,现代教育制度孕育人类智慧。但这三个境界还是不够的,还有一些技术的问题。
(本文根据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荣怀在“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科技前沿与战略圆桌会议上的部分报告内容整理,未经本人确认。整理:杨燕婷)
本文刊载于《中国教育网络》杂志2018年6月刊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