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和教育领域的融合发展俨然已成趋势,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生产力,逐渐成为实施精准扶贫的有效手段。2016年3月,时任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的任友群来到江西省上饶市挂职,担任上饶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同年4月被任命为上饶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上饶市如何实现教育精准扶贫?如何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公正?近日,专访了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任友群,他表示,农村贫困地区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离不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助力。不仅要统筹做好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将教育信息化投入重心从建设转移到应用和服务上,还要注重发挥聚合效应,处理好平台和应用端的关系问题。
教育信息化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任友群
围绕两个层面使成效最大化
《中国教育网络》:2014年,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战略,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战略推进的基础和保障。在您看来,教育精准扶贫包涵哪些内容?信息化在其中发挥哪些作用?
任友群: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的不断提升,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生产力,逐渐成为实施精准扶贫的有效手段。教育精准扶贫是我国当前特定历史条件下脱贫攻坚中的一项具体工作,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对教育扶贫的对象、目标、项目、过程、评估等进行精细化操作,最终促成通过教育推动脱贫目标的达成,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教育精准扶贫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要对贫困学生的生活生计进行帮扶。对贫困学生要做到的不愁吃不愁穿,上得起学,买得起教材,我们目前通常是通过学校的资助体系来解决。但是,贫困对象如何界定一直是一个难题,这就需要通过数据的采集和比对来了解每一个受助学生的情况,然后再行资助及核查使用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做到“精准”。第二层含义,就是能为那些贫困的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一些研究表明,无论是贫困学生和非贫困学生,他们学业整体表现并没有产生显着差异,那是因为贫困的学生已经得到资助了。理论上,在体制内能够提供的资源越多,那么在校生群体之间的公平性就会越高,这也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反言之,如果在体制内给学生们提供的资源是有限的,那么有条件的学生就会依赖家庭获得更多额外的资源。教育精准扶贫就是围绕这两个层面来精细化管理各项教育扶贫措施,精准化配置各方资源,从而使教育扶贫成效最大化。
例如,通过学籍数据库的比对,能够更加精准,也更加及时发现失学的学生,这些学生如果在失学半年或者一年以内被找回来,能跟上学习进度的可能性也比较大。在教学上,学校能通过“三通两平台”,接入更多的资源,让学生不论家庭经济状况如何,都能享受同样的资源,这就拉近了差距、保障了公平。
多措并举实现精准扶贫
《中国教育网络》:在上饶市教育精准扶贫过程中,主要遇到哪些问题和挑战,是如何解决的?
任友群:第一,是观念上的转变。这种观念上的挑战,有时会反映更深层次的问题。发达地区干部的任用和培养,在管理和业务两者之间兼顾得比较好,因此干部会考虑更多业务和专业方面的内容,而欠发达地区的干部在任用和培养,往往更多考虑轮岗情况及管理能力,这就使得欠发达地区教育系统的干部对于业务专业性的掌握不如发达地区,对很多问题的判断就不够解放思想。实际上,在具体实践中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高铁时代的到来,拉近了上海和上饶的距离,近年来,上饶的12个县市区和长三角地区的12个区进行一对一的对接,许多市县“一把手”主动带队去考察,这样就把政府、校长、园长、骨干老师等联动起来。
当观念改变了,思想解放了,那么再去谈投入也就容易多了。上饶市委、政府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积极引入腾讯等企业,制定智慧校园解决方案,并且以多种方式指导和推动上饶县率先试点示范。其后,在及时总结试点中小学经验的基础上,抓紧部署,不到半年就将该系统迅速推广到上饶县全部各类中小学390所,截至2017年5月30日,已经完成全县98%以上中小学的部署,基本实现了“腾讯智慧校园”普惠建设目标。在试点工作中,试点学校与腾讯公司协同开发出了微官网、班级圈、家长通讯录、教师助手、发送作业、消息通知、优质课件在线对接、课外辅导材料在线选择等特色应用功能88项,用户参与率达到99%,使用者每日活跃数远远超出预期。
第二,要满足学校老师开展教研师训、提升专业能力的需求。当前,上饶各校基本实现数字校园全覆盖,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亟待提升,我们通过搭建云录播系统尝试破解这一应用难题。云录播系统是一种基于云架构的录播解决方案,能够便捷构建区域级教学资源应用平台,支持教师数字化发展、课堂评价研究、学业质量分析、数据交换等。在市教育局的统筹下,市内各级教育部门及各中小学,以“云录播课堂教学评价系统”为基础进行平台部署,把各校录播教室连成一片,实现学校间教学的联通,让教师通过观摩各校课堂教学,进行自我反思,并请区域专家通过云课堂观察、评价并提供教学指导,使教师教学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第三,要为暂时无法撤并的教学点提供教学资源。推动撤并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鼓励具备撤并条件的教学点尽快撤并,比如一个非常微小的教学点,只有一两名教师和五六名学生,要把教育做好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尽量让学生们去中心学校去上学,这样社会化程度更好一些。但同时,如果有的教学点确实撤并有困难或会产生更复杂的问题(比如海岛、山川等地区),就可以搭建“同步课堂”,让中心学校优秀教师通过“同步课堂”对教学点上的学生开展教学活动。
第四,要鼓励推进日常教学和管理信息化。我们鼓励高年级的学生更多使用平板电脑,让教育和学习的行为更多地在智能终端上发生,这个时代趋势是不可阻挡的,而且学生使用情况本身也是进一步进行大数据分析的基础。在这一方面,我们也开始了一些探索,比如在上饶市最好的中学从高中就开始配备平板电脑,使得学生平时的练习、作业、问答都可以在平板电脑上发生,那么后台就可以对学生学习数据进行收集并反馈。
推进教育信息化任重而道远,改革开放四十年,成就是巨大的,但是地区间的差异依然存在,特别是欠发达地区信息化程度较低,管理干部、校长、教师的信息素养较为薄弱。因此,我们还是要不断解放思想,因地制宜开展工作,同时也需要社会上优秀的互联网企业把目光投向中西部地区,对中国教育信息化,特别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信息化给予更多关注,这里有巨大的空间值得去探索!
本文刊载于《中国教育网络》9月刊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