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8年底,全球约有18个国家或经济体制定并开始实施人工智能战略,以应对人工智能的惠益与潜在风险。虽然各国聚焦的战略重点、实施途径和筹资机制各不相同,但对所有国家而言,教育都是核心要素。在教育部门中,人工智能具有深刻改变管理、教学和学习各个方面的潜力。然而,与其他部门相比,对教育领域普遍利用人工智能带来的长期影响难以准确预测。
5月16日,在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指导教育领域发展人工智能的政策制定”论坛上,来自英国开放大学的韦恩·霍姆斯(Wayne Holmes)先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化部门负责人苗逢春先生,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当选主席、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先生,芬兰国家教育机构总干事奥利-佩卡·海诺宁(Olli-Pekka Heinonen)先生,共同探讨了从新兴人工智能战略中汲取的经验教训如何为制定教育领域人工智能政策提供依据。
人工智能+教育,应“以人为本”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日前发布的报告指出,虽然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公共政策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但这一领域很可能在未来10年呈指数增长。在各国实施人工智能战略的大量实践经验中,有哪些是教育部门在课程改革和政策重新制定方面需要特别注意的?
一方面,让人工智能成为实现教育目标的工具和手段,而非取代人在其中的位置。这就意味着,需解决如下两个问题:如何让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更好地传道解惑;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接受全面发展的、个性化的终身教育。总之,人工智能教育,“人”既是教育模式的主导者,也是教育服务的最终对象。
对此,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认为,过去在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上,我们是以教为主,把学生看成被动的接收者;而现在,必须让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者,这样才能适应人工智能时代。
芬兰国家教育机构总干事奥利-佩卡·海诺宁表示,人工智能使今天的教育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我们需要思考,教育中有哪些是需要改变的,哪些是不应该被改变的。不该被改变的部分就是优质的学校和优秀的教师,是信任教师,给予教师更大的教育自主权。
英国开放大学的韦恩·霍姆斯描述了一种人工智能教育工具,是智能教育领域值得参照的良好范例。这种被称为“苏格拉底式对话”(Socratic dialogue)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其中,并引导他们得出正确的答案。韦恩指出,有时系统会故意让学生体验失败,然后才引导他们找到正确的答案。“从失败中学习”这样充满“人性化”色彩的教学理念被融入其中。
另一方面,应格外重视数据采集、使用和传播过程中引发的伦理和透明度问题。
对于数据的科学使用,奥利-佩卡·海诺宁建议,人工智能时代的数据使用应该更加谨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让教育教学的评估更加容易,但同时也伴随着危险,因为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导致错误的判断和结果。教育管理者应清楚数据的保护和人工智能在教育应用中的伦理问题。在教学中,人工智能可以实现个性化的、多样性的教育,但是对人工智能的使用,需要更多基于教育实践的证据。
全系统规划引导教育向人工智能时代转变
作为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的成果文件,《北京共识》提出,各国要制定相应政策,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和学习系统性融合,促进全民享有公平、有质量、适合每个人的终身学习机会。
对于如何规划制定教育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政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倡采用整体性政府和跨部门的方法,即加强政府部门间的合作与对话,各政府部门共同参与到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政策的规划过程中。公共政策必须与国际和国家一级的伙伴关系合作,以创建一个为可持续发展服务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
芬兰计划建立的国际性的人工智能中心,正是这一政策倡议下的实践典范。该中心充分展现芬兰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优势并逐渐形成国际影响力和号召力,构建虚拟大学,专注于人工智能及数字化革命,增强芬兰对世界顶级专家的吸引力。
除了搭建平台吸引汇聚人工智能专家资源,近年来,芬兰还通过一系列实践行动,多维推进智能教育发展,包括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全民和终身学习、中小学编程教育进国家课程、加强人工智能实际应用教育与培训、在大学增设人工智能学位课程等。芬兰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可能与对经济和就业的影响同步显现。因此,教育系统如何变革以应对日益推进的人工智能应用发展,需要提前进行全系统规划。
政企学研通力合作 赋能智能教育发展
如何动员足够的资源和主要利益攸关方资助教育领域人工智能政策并支持这一政策的实施,也是教育领域人工智能政策制定的重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倡,应重视人工智能在教育中应用的资金需求及资源部署,政府应通过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吸引多部门利益相关者参与,促进政府、企业、学校和研究机构关于人工智能研发的沟通与协调工作。
不少国家尝试在行业界和学术界之间建立伙伴关系,不仅共享物质和财政资源,而且确保教育计划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保持一致。
以芬兰为例,该国人工智能战略提出的八大关键行动,每一项都需要多元主体参与才能开展。从芬兰总理办公室到芬兰科技部、经济与就业部、交通部、社会和健康事务部、商务部、教育与文化部、外交部和移民局等国家部委,从芬兰科学院、信息技术中心等研究机构到不同地市政府部门、企业和基金会,还有大中小学、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以及成人教育中心等,都需要积极参与,共同确保国家人工智能战略目标达成。
芬兰提出的“人工智能催化器”,是典型的多元主体推进人工智能产学研合作模式。每个“人工智能催化器”,都由约10~15家芬兰企业以匿名方式提供企业数据并提供相应资金用以支持催化器运转,2~3所芬兰大学或研究机构对这些数据提供专业研究支持,计算机科学中心等相关机构提供数据安全和存储等技术支持,另外一些小型企业参与其中并从中获益等。
英国政府同样鼓励科技企业参与人工智能教育。2018年,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在达沃斯论坛上宣布英国将投资2000万英镑组建国家编码学院。这个由60多家教育机构、专业机构和企业组成的教育联合体,其主要任务是培养数字化人才、开展数字化技能培训。国际商业机器公司英国分公司、英国电信、思科公司和微软英国公司以及多家中小企业、英国计算机学会都是教育联合体的成员单位,这些成员将以国家编码学院为平台,与大学合作开展数字化技能和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培训。
(来源:《中国教育网络》2019年6月刊)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