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3年提出800余创新项目,内容覆盖学校全部本科专业
中国民航大学:“四个课堂”助推创新创业
2015届本科毕业生彭建成立的天津彭翔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自2015年3月起每月营业额达10万元;
2015届毕业生张树茂创立的天津联盟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自2015年4月以来月流水20万元左右;
2012级学生霍英东在天津市大学生创业竞赛中获得奖金5万元。
这些学生来自同一所学校:中国民航大学。为何这所学校能集中走出一批年轻的创业者?
在中国民航大学校长董健康看来,高等院校承担着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使命,主要表现在高等教育应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最终要体现在高等教育的教学理念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中。
沿着这个思路,中国民航大学将创新创业教育定位为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而这种素质教育是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更强调创业所需要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以及解决问题的系统思维能力、工程实现能力、工作适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董健康表示。
为此,作为我国具有民航特色的高等学府,中国民航大学整体规划“四个课堂”,努力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创新创业环境,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试图引导更多的大学生走上创新创业之路。
中国民航大学党委副书记于剑介绍,第一课堂指按照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开展的所有理论和实践教育教学活动,第一课堂突出“精”,即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第二课堂指在课下、校内开展的所有教育活动,第二课堂突出“细”,即着力加强学生能力培养;第三课堂指学生在课下、校外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第三课堂突出“实”,即着力提高学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第四课堂指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第四课堂突出“新”,即着力创新网络教育新手段。四个课堂密切配合、互为补充,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大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013年,学校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心和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创新创业项目库现已有800余项创新项目,项目内容覆盖了学校全部本科专业。学校目前建有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民航科技创业苗圃)、1个天津市级众创空间(中航大众创空间)、15个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学校通过积极倡导和支持,调动了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水平。
影视航拍、无人机培训、农林植保、无人机整机方案私人定制……很难想象,这些充满技术含量的名词,居然是中国民航大学一个本科生团队开展的业务。
2013级本科生郭少青是这支团队的带头人。在一间简陋的实验室里,郭少青带领团队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旅。从飞机结构的简单认识,到飞行器的自主设计研发;从默默无闻的学生社团,到屡获国际大奖的专业团队;从校园风景航拍爱好者,到天津8·12特大爆炸救援的志愿者……几年时间里,他们一路走来,终于在2016年创建了天津飞眼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万元。
“刚刚步入大学时,我就一直想从爱好中寻找商机。学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支持,坚定了我创业的念头。”郭少青说。
中国民航大学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支持不仅体现在人才培养的理念中,更通过构建“四个课堂”,引导学生成为一个主动学习者,不断学习创业知识,积极提升创业能力;引导学生成为一个勇于创新者,不断增强创业意识,积极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
“作为长期以来面向行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大学,中国民航大学要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促进学校与科技、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民航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董健康说。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