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中国IPv6发展论坛”上,CERNET网络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教授李星作了题为《CERNET2:构建全球最大纯IPv6网络》的演讲。李星分享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在IPv6方面的研究与部署,介绍了CNGI-CERNET2的建设情况并分析了当前IPv4向IPv6过渡中需要注意到的几个问题。
CNGI-CERNET2在过渡技术的创新
李星提到,1996年,国际上开始做IPv6实验床,1998年中国跟上,清华大学建成了国内第一个IPv6实验床6BONE。随后中国下一代互联网CNGI项目启动,清华大学及相关高校单位作为参与者,决策做一个纯的IPv6网,这就是CNGI-CERNET2。
CNGI-CERNET2有几个设计原则:第一,在协议选择上,采用的是纯IPv6;第二,在设备选择上,每个节点采用混合设备;第三,复杂度高,采用多自治域;第四,激励机制上,通过高性能的网络、免费使用等策略以推广IPv6的使用;第五,安全,采用源地址认证;第六,过渡,采用隧道4over6和无状态翻译IVI。
在过渡方式上,CNGI-CERNET2一开始考虑采用IPv4 over Pv6隧道的办法,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形成了国际互联网标准化组织IETF的若干RFC标准。但到2007年,研究团队认识到隧道还是不能使IPv4和IPv6互联互通,经过不断试验,最后发明了解决IPv4协议和IPv6协议的互联互通技术“IVI”。无状态翻译技术IVI出来后,成为IETF互联网国际标准,并获得多个RFC。
IVI主要思路是从全球IPv4地址空间(IPG4)中,取出一部分地址映射到全球IPv6地址空间(IPG6)中。在IPG4中,每个运营商取出一部分IPv4地址,被用来在IVI过渡中使用,被取出的这部分地址称为IVI4(i)地址,这部分地址不再分配给实际的IPv4主机使用,而是把映射成的IPv6地址分配给IPv6主机使用。
培养IPv6创新性人才
在CNGI-CERNET2的建设过程中,清华大学在互联网核心技术上取得了很大成绩。自2006年以来,中国牵头84项RFC,其中清华大学牵头21项RFC。显示出我国在互联网核心技术方面初步取得了国际话语权,并在国际下一代互联网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李星表示,CERNET2在构建全球最大、最先进的纯IPv6网络中,有几个方面的经验非常重要:第一,大规模分布式IPv6与IPv4互联互通;第二,大规模IPv6真实源地址认证;第三,要重视IPv6带来的新的挑战;第四,要培养革命性的应用;第五,培养创新性的人才。
李星提到,当前IPv6过渡中有几个主要思路,首先,互联互通;第二,安全;第三,演进是生命,一定要着眼于未来;第四,解耦是途径。
他介绍了向IPv6过渡的路线图,2010年以前为纯IPv4时代、2010~2025年为IPv4向IPv6过渡阶段,在此阶段,或者是改造成双栈,或者是新建成双栈,以“纯IPv4+IVI”和“IVI+纯IPv6”进行互通、2025年以后为纯IPv6时代。
针对互联网人才培养,李星表示,互联网人才培养一定要给环境,一个开放的、宽松的环境是创新的土壤。对于互联网人才培养来说,实验环境的提供尤其重要,要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可以创新的基础网络环境。他认为,“管理要为创新留出空间。”
(整理:王左利)
本文刊载于《中国教育网络》杂志2018年8月刊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