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在北京召开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迈向新阶段理论研讨会,总结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十年来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探讨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迈向新阶段的深刻内涵、重大意义和时代价值。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关村实验室主任吴建平在会上围绕“加强网络安全技术国际合作,共同维护全球网络空间安全”作主旨发言。主要发言内容如下:
吴建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关村实验室主任
在今年6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强调,深入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科技开放合作。科技进步是世界性、时代性课题,唯有开放合作才是正道。国际环境越复杂,我们越要敞开胸怀、打开大门,统筹开放和安全,在开放合作中实现自立自强。这是习近平主席站在人类历史发展、国内国际全局高度,从全球网络空间发展大势出发,提出的政治性、指导性、战略性任务布局,对于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一、互联网核心技术是网络空间安全的基础支撑
我们当今所处的网络空间,以互联网通过各种先进通信技术连接各类计算机系统,形成广泛连接的强大基础设施,使得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仅从形态到内容都有了无限发展的空间。目前网络空间不仅已成为大国博弈的主要战场,更是网络强国和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同时,互联网核心技术已经成为网络空间安全技术体系的核心结构和基础支撑。
互联网体系结构是互联网的核心技术,经过与其他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长期比拼和角力中“大浪淘沙”,逐步发展且不断演进、长盛不衰。互联网核心技术不仅是网络空间发展的关键,更是当前网络空间安全威胁的关键。
二、开放互联是互联网核心技术的基因和灵魂
互联网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互联网体系结构具有强大的开放互联能力。互联网之所以长盛不衰,和互联网设计之初所明确的基本理念密切相关:第一,不为任何特殊应用而设计网络,只逐个传递数据包;第二,可以使用任何通信技术;第三,简单可靠的分布式核心网络,允许在网络边缘创新,不为增加任何新应用和服务而改变核心网络;第四,具有足够的可扩展能力;第五,必须为新协议、新技术和新应用提供开放的网络环境。这些基本理念成为设计互联网的基本原则,并逐渐形成目前互联网的开放互联基因。
为了永远保持互联网的开放互联基因,互联网的初创者们成立了一个互联网技术开发和标准组织IETF(互联网工程特别工作组)。IETF在互联网体系结构理事会(IAB)领导下工作,其使命是从技术上保证、保持互联网稳定和发展。近五十年来,IETF团结世界各国技术人员和工程师,坚持按照开放互联的原则进行互联网技术开发和标准制定工作,成就了今天无处不在的互联网。
第一个由中国科技人员开发和制定的IETF标准(RFC 1922)诞生于1996年,它定义了互联网上不同国家和地区中文编码的统一传输转换标准。2004年开始,中国科技人员才陆续成团队地参加IETF的互联网技术开发和标准制定工作,在世界各国技术人员的相互帮助和交流下,逐步参加并深入到IETF各工作组开发核心技术和制定国际标准。二十年来,在IETF的9000多个RFC标准中,中国科技人员牵头的RFC标准仍不足200项。
三、加强互联网核心技术国际合作,共建安全的人类网络空间
互联网核心技术攻坚战是一场硬仗,也是一场持久战。近年来,国际IPv6下一代互联网快速发展和不断演进,给互联网体系结构技术创新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
近年来,尽管中国在互联网核心技术的突破上取得了很大进步,从互联网的使用者,变成了互联网的贡献者。但相比目前9000多个RFC的总量,仍有很大的差距。
目前,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政治形势复杂多变,逆全球化趋势加速,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都面临着严峻的网络安全压力。开放互联是互联网的基因和灵魂,我们应该以开放破解围堵,积极参与IETF等国际互联网组织的技术开发和标准制定工作,深刻理解互联网技术文化,努力贡献分享互联网技术,进一步加强沟通和交流,在广泛参与互联网核心技术的国际合作中逐步成为互联网技术的重要贡献者,为互联网的发展做出中国贡献,与全球互联网技术人员一起,共建安全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