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专门制定了《国家安全法》《普通军训与兵役法》《国家安全教育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为国家安全教育提供了组织、人力、物力保障。
“可疑即报告”深入人心
“国家安全”对于美国政府及其社会而言,是一个极易引发关注的概念。二战结束以来,美国作为西方世界的领导者与守护者,首先与苏联进行了长达四十余年的冷战,继而在苏联解体后成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9·11”事件之后,又在全球开展了大范围的反恐行动。在这段长达70年的时间里,无论是在意识形态层面,还是在现实军事斗争与国土安全层面,美国政府与社会都高度在意国家安全问题。也正缘于此,美国政府与社会都高度重视与国家安全议题相关的教育问题。
冷战时推出应对核打击教育片
美国政府将国家安全教育看作是一种天然的使命,凡是自认为本部门的职责与国家安全问题有关的,都会积极推动有关教育工作的开展。其中最为活跃的、也是参与国家安全与国际事务最多的部门包括国务院、国防部、国家安全事务委员会、中央情报局等。
另一方面,美国社会与民众,特别是精英阶层,对于国际与国家安全事务也非常热心,因此民间团体,特别是与国家安全事务相关的政治性、学术性团体,也是推动国家安全教育的主要力量。其中非常知名的机构如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兰德公司、布鲁金斯学会、福特基金会、外交关系委员会等。另外,美国高校出于学术研究的目的,也是推行与资助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力量。
就开展方式而言,美国政府开展的国家安全教育主要以项目制为主,鼓励感兴趣的人主动申请或参与。在冷战高潮期,美国政府也曾在全国推出过一些应对核打击的科普教育片,但也并非是强制性的教育。
美国民间团体推动国家安全教育的行为,不属于美国政府管辖,与美国政府的教育活动处于平行的状态,基本上也都采用了项目制的方式。一般而言,由团体机构针对某个国家安全问题进行出资赞助,吸引学者申请,向申请者提供研究及实地调查所需的经费。
美国国家安全教育内涵广阔
长期处于国际政治舞台的中心地位,使得国家安全在美国人眼中成了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在他们眼中,全球任何一个地区所发生的重大事件,都很可能威胁美国的利益,因而都属于国家安全问题。因此,美国的国家安全教育也成了一个内涵与外延都极为广阔的“大箩筐”。
总的来说,美国政府与民间团体所资助的国家安全教育都非常重视语言与文化交流的意义,强调学习对象国或地区的语言,熟悉当地的文化、物产与风土人情,以便一旦出现事态时,能够有充足的知识储备。这些项目培养了一大批精通前苏联地区、中东与东亚语言及文化的人才,使美国拥有了大量优秀的军事和外交情报分析人员。同时,一些针对外国留学生的项目,目的在于增进对方对美国的了解与好感,从而间接起到保护美国国家安全的作用。
还有一些研究是专门针对具体军事安全或战略问题的,这些国家安全教育活动具有更强的短期针对性,譬如国防部的“密涅瓦计划”为相应研究提供了支持,用于“美国国家安全政策的战略重点领域”,以及“针对由国防部长确定的特定主题区域的项目”作为对应的应用研究。
美国国土安全部于2010年7月在全美范围内推出了一项名为“如果发现可疑就立即报告”的全民安保运动。自该运动推出以来,美国各车站和地铁站等公共场所都开始反复播放“如果发现可疑就立即报告”这一简单明了的广播。包括沃尔玛在内的多个连锁超市也纷纷与美国国土安全部进行合作,在店内播放倡导民众报告可疑情况的短片,“如果发现可疑就立即报告”这一口号可谓深入人心。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