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互联网创新创业人才

李贺武:好的应用在于能否找到理论依据

www.edu.cn    《中国教育网络》  2014-11-05  字体:  

  作为清华大学移动平台“At Tsinghua”的负责人,李贺武现在每天都在做的事情是:思考应用创新中的理论依据。在大学移动平台刚兴起时,他接受本刊采访时说,现在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大学的移动平台基本上还处于传统互联网应用移植的阶段,没有把移动的“灵魂”释放出来。这之后,他一直在尝试:重新思考什么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真正创新的应用。他认为,“校园是创新极好的平台,但是前提是心态一定要开放,开放之后你会看到很多惊喜。”

  《中国教育网络》:您认为当前校园中进行互联网创新的环境如何?

  李贺武:总体来看,现在中国大学的创业环境很不错。学生很开放,老师也很开放,社会上的资金也比较多。从硬件环境来看,包括校园网基础设施在内的环境都为各种应用提供了一个可研空间,典型的网络环境对于创新与创业都给予了很好的支持。

  对于互联网创新来说,首先要有一个较大的实验环境和一定规模的用户载体,这两点大学都具备。规模很重要,校园网的学生是最好的用户,他们接受新应用很快,如果他觉得某一个应用好,会在其所在的群体中进行传播,所以,一个真正好的应用会在校园中很快推广起来。

  当然,目前来看,校园网环境在支持技术创新中仍有一定局限。主要在于网络平台以及内容平台是否可以更加开放以支持学生和老师的科研想法,尽管如此,源于一个生产网络去做创新要比一个纯商业环境要好很多。

  《中国教育网络》:目前许多创业都特别提倡互联网思维,您如何理解它?

  李贺武:首先,互联网思维就是不断进行自我否定。偏执和自我否定是互联网的一大特色。互联网创新往往追求极致。我们看到,所有今天互联网上好的应用,几乎都是否定现有,而不是对现有做优化。就互联网中的创新来说,往往比其他环境中的创新决绝与彻底。这对创新者充满了挑战性。

  其次,互联网有一个群聚特性,要在很短时间内扩大规模,所以传播的过程要尽量压缩,这点上超越了以往所有的产业。为了迅速的扩展推广,大家想尽一切办法。所以之前我们看到,在移动打车领域,企业先期投入了大量资金用来扩大用户规模,从而形成一个群聚效应。一种新的互联网应用往往采取的商业模式就是“发展速度胜过当前利润”。先有了用户,再去想盈利的事情。总之,规模和传播速度对于互联网来说非常重要。

  而且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它将对传统行业不断渗透,甚至一个一个否定,最终达到颠覆性创新。

相关内容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 1994-2014 CERNIC,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27 文网文[2008]228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