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对表嘉宾】:孙彦景
中国矿业大学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处长
中国矿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同时也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学校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授予权的高校之一,设有研究生院。学校坐落于素有“五省通衢”之称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徐州市。
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学校已逐步形成理念超前、设计合理、分步实施、可控创新的智慧校园推进模式,助力学校管理治理能力的提升。
(1)对标话题:“十三五”期间,贵校信息化工作取得了哪些显著成绩?请您结合《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谈谈贵校有哪些先行经验,以及还有哪些需要亟待加强的工作?
学校以“人本、协同、共享”为理念,转变思维,革新方法,以“师生体验”为中心推动信息化建设,推动业务工作模式从“管理”向“管理+协同+服务”转变,以数据共享促进数据共治,逐步构建学校综合数据湖,为学校资源统筹配置、重大事项分析决策提供支持,助力学校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人本”是转变建设目标,从功能性管理系统建设转向以人为本,提升用户体验;在项目建设中贯彻人本理念,主动实现从管理到“引导性管理+技术性服务”的转变。开辟多种渠道,联系师生参与项目测试;建立评估队伍,使师生成为评价项目的主体,不断发现新问题;通过吸纳师生意见对系统进行改进,提高项目服务师生的满意度。
“协同”是转变推进方式,从部门分工合作转向系统性协同推进;以工作组为核心,加强部门协同。确立以政务、教职工、学生、财务资产等协同推进工作组为项目建设核心的思路,各工作组要加强项目统筹,做好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以团队形式形成合力。试行“项目双负责人制”,明确项目团队的牵头单位和双负责人,大框架上会讨论,具体细节问题由项目团队把关决定。以协同办公平台、人力资源服务平台为先导,积极推进智慧校园建设。
“共享”是转变数据使用方式,从孤立业务系统建设转向数据共治、共享转变。重视数据共享,各部门要实现从业务管理到数据管理的转变。各协同工作组、各参与部门要在综合性项目建设、业务管理系统改扩建中加强对数据治理工作的支持,奠定数据共享的基础。只有通过数据治理改善数据供给,才能通过数据共享推动各类应用的标准化、智能化。
自2019年以来,在中国矿业大学与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校银合作框架下,按照新型基础设施的思路,统筹规划,初步完成了校园新型基础设施平台的构建。
1
优化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增强信息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完成融合网核心设备上线和出口改造,构成两层冗余模式;完成超融合服务器、存储等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扩容。完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完成南湖数据中心UPS扩容,为数据中心机房提供双路市电冗余供电能力;实施“一城两校三中心”混合数据中心割接。
2
提出“校级大人事”的建设理念。以完成教职工个体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服务便利获取为目的,以业务场景为边界,建立松耦合的小服务,打破部门边界,所有数据实现校级统一、源头管理、授权使用的校级大人事系统转变,满足学校复杂多样的各类人员管理需求。
3
完成校院两级人脸库的部署、集成和优化。针对当前高校人脸库存在的分散建设、重复采集、共享缺失等问题,学校设计了面向智慧校园多场景应用的层次化人脸库平台,可支持校园安保、公寓管理、宿舍道闸、楼宇门禁等不同场景,实现人脸数据统一采集、多处复用,在确保人脸数据安全的同时,方便了授权管理。
4
夯实数治基础,推进数据共治共享。数据中台建有277张标准库表,242张主题库表,年度新增117张主题库表,共接入50个系统,数据交换总量达91.3亿条。增强融合门户功能,年度新增11个业务系统,已对接29个业务系统。
5
创新从填空题到选择题的工作思路,协同推动专业技术岗位聘任流程化,加深数据共享和更新。打通人事与科研数据,通过数据中台实时共享科研项目、论文、科研成果等数据,打破“信息孤岛”,让老师“多做选择题、少做填空题”,为全校教师提供在线、便捷的服务,解决教师重复填报的问题。
学校荣获2020年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校,2019、2020、2021年度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优秀会员单位,江苏高校网络技术专业委员会2018年度先进集体,2016、2020、2021年度徐州市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先进单位,徐州市“网安2021”优秀防守单位称号、技术支撑机构二等奖等。
(2)对表话题:目前,贵校信息化“十四五”规划制定的进展如何?在“十四五”期间贵校信息化将在哪些方向进行重点建设?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贵校已经启动了哪些信息化建设项目?
学校在“十三五”建设实践的基础上,制定发布了中国矿业大学“十四五”规划“智慧校园专项规划”,通过“多网融合+数据融合”,逐步实现人、事、物的全域连接,以数据为经络,以网络为脉络,贯通管理系统与应用服务,实现数据赋能的全连接智慧校园,以数据驱动校园综合治理水平提升。
01
建设融合物联网,奠定校园感知/联接基础环境
建设融合物联网,同时承载互联网业务与物联网业务,满足园区内各种数据终端及传感设备在任意位置的接入需求。整体网络架构基于覆盖区域、终端数量、业务需求,实现按需扩展,在性能、容量、高可靠及技术运用等方面上满足未来5年的整体发展需求。
02
以数据中台建设为基础,推动数据共治共享
建设数据中台,开展数据治理,增强系统间交互,实现各系统的共享共治。通过统一数据编码标准、数据接口标准等核心要求,结合现有业务部门孤岛系统的升级换代,经过3-5年逐渐实现数据治理工作的常态化。通过园区数字平台将原本孤立的周界、门禁、消防、车辆、楼宇、群控、配电等业务子系统统一接入、汇聚、建模,形成综合分析展示、集成联动和统一服务的应用支撑能力。
03
以“管理系统+大平台+微应用”为核心,构建灵活、友好、可持续的信息化应用体系
通过管理系统与业务事项的拆分,转变服务提供模式;利用互联网化的基础大平台,构建稳定可靠的信息服务底座;通过与不同层次的开放企业合作,形成管理系统与微应用开发生态,解决智慧校园发展中的个性化问题。
04
主要任务是打造“十个一工程”
一张网:校园融合网
为全校师生构建互联互通一张网,即构建有线、无线、5G融合全覆盖网络,实现师生校内外无差别访问。通过弹性物联网架构实现覆盖室内与室外的物联网设备部署,实现高密、高速的无线网与有线网及物联网相互融合,兼顾一卡通、安防等其他职能网络。
一朵云:超融合数据平台
为全校师生塑造资源共享一朵云,即业务服务云端化,资源使用集约化,建成“一城两校三中心”的新型数据中心体系,提供统一的软硬件基础支撑平台,为智慧校园建设项目提供所需的硬件资源、软件平台及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一张表:个人信息管理中心
为全校师生数据贯通一张表,即数据一次录入、多处复用,实现数据校院两级全覆盖。建立个人信息管理中心,实现师生在办理业务和填写相关表格时的“一次录入、共享互通、重复使用、自动填充”,提升师生使用信息系统的体验及效率。
一个号:身份管理中心
为全校师生贯通个人身份一个号,即身份认证体系全面融合,人员身份统一管理,师生一号畅行全校。通过数据集成处理异构数据,将人员信息由各个权威系统抽取到身份管理中心,统一管理智慧校园内人员身份注册与应用接入。
一片湖:数据治理中心
为全校师生汇聚数据一片湖,即数据“采、存、算、管、用”全面整合,以数据治理支撑学校治理现代化。通过建设数据治理中心(数据中台),实现数据管理办法、信息编码标准等一系列标准规范的最终落地。
一空间:泛在化研学空间
为全校师生创建泛在研学一空间,即贯通线上线下、课程内外,创造随时可学、随处能学的教学、创新与科研环境。按照“统筹兼顾、强化标准、促进开放、鼓励创新、完善评价”的建设要求,将校园建设为一个“人人可用、处处开放、时时能学”的开放性、全连接智慧科研教学环境。
一园通:全覆盖智慧园区
师生生活服务一园通,即以“人、物、事”全连接理念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构建友好便捷、绿色开放的智慧园区。实现园区规划管理信息化、信息网络高速化、基础设施智能化、生活服务便捷化、校园治理精细化、资源使用绿色化等,实现绿色引领下的全校区智慧运行,构建一个以生物特征识别(视频识别)为核心的面向未来的智慧化研究、学习与生活空间。
一站式:一网通办
为全校师生搭建事务办理一站式服务平台,即建设校级综合事务中心,让流程更便捷、办事更放心、服务更智慧、管理更精细。本着“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腿”的工作原则,建立校务服务和审批事项一网通办平台。提升校务服务和审批事项办理效率,完善发展环境,切实提升师生的满意度、幸福感和获得感。
一周期:人才培养全周期
促成三全育人一周期,即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环境,“德智体美劳”全面跟踪学生发展状态,助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通过数据收集、支持、分析及反馈,为学生建立全周期培养平台,帮助学生与教师把握学业的变化情况,助力学生综合技能和自我认知的提高,最终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面墙:安全防护全方位
安全守护一面墙,即守牢网络安全底线,优化网络安全服务链,确保信息系统安全可靠运行;提高信息安全素养,支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通过从云端、边界、核心安全区域到虚拟主机及服务器的全方位监测、检测及被动和主动防护,保证学校内网和校内信息系统安全有序运行,构建高校治理现代化的安全之基。
(3)先行话题: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教学的全要素、过程链、价值链的全面链接,打通传统教育痛点、难点和堵点,为教育发展开辟新空间方面,您有哪些建议及思考?
根据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学校采用“人、物、事”全连接的方法,通过物理空间数字化和信息空间重构建设数字孪生校园;综合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在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和文昌校区开展人事物全连接智慧教育融合创新应用示范。
在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探索过程中,中国矿业大学提出了“人、物、事”(RWS)融合的校园治理体系,即以RWS融合的方法,解决高校管理中经常存在的系统整合不足、数据共享不畅、服务体验不佳、设施重复建设等突出的痛点、难点和堵点问题。旨在实现从传统管理模式中,管理层、执行单位、基层师生员工自上而下的管理机制,转向治理模式中所有的“人、物、事”交互作用,各方要素整合、协同、共享和优化。这一体系的建立需立足学校需求,以问题为导向,以人本、协同、共享为理念推进校园智慧化建设,推进从管理导向至问题导向,从分工合作向协同创新,以及从数据孤岛向共享共治的转变。基于以上设计理念,中国矿业大学关于RWS融合的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蓝图是,以新基建为抓手,通过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的建设,逐步完善师生泛在学习、科教融合创新、业务感知协同和环境智能服务四大主体功能体系。
遵循“数据驱动,温和演进,智慧应用”的技术路线,从基础设施智能化、“人、物、事”全融合两个维度协同推进智慧化校园建设。突破原有信息化系统数据和信息来源局限,将“人、物、事”融合在一起,构建感知、连接、存储、计算共享的基础设施,实现“人”上平台,“物”置平台,“事”布平台。以数据为牵引,创新治理方法,不断提升治理效能,并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结构重组、流程再造、数据融通来打造数字化技术赋能高校治理新生态,从而实现决策科学化、管理精细化以及协同化的转变,落实“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的理念。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